產品價格回升但存在滯後效應 紅太陽預計上半年業績由盈轉虧|財報解讀
財聯社7月15日訊(記者 武超)上半年,國內外農藥市場競爭持續加劇,剛剛脫離“ST”的紅太陽(000525.SZ)業績由盈轉虧。
公司昨日晚間發佈公告,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68億元至2.28億元,上年同期盈利2123.2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虧損1.96億元至2.56億元,上年同期盈利1898.16萬元。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了2926萬元淨利潤,這意味着二季度業績斷崖式下滑,單季度虧損可能高達1.97億元-2.57億元。
對於業績下滑,紅太陽表示,受國內外農藥市場競爭激烈、供給端產能擴張加快、產品登記持續下證和行業競爭持續加劇等多重影響,儘管公司氯蟲苯甲酰胺產業鏈產品報告期市場價格走高,但體量有限且對本期業績貢獻不足,存在滯後效應。
同時,公司部分主要產品價格仍在低位徘徊,毛利率、開工率不及預期,而相關成本費用高於預期。
據瞭解,中國農藥原藥產量約佔全球70%,2021年農藥行業經歷了高景氣週期, 自2022年以來,新一輪產能擴張進入投產期,且存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問題,近兩年來市場競爭內卷化現象十分明顯,行業開始下行。
根據公司近期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公司主要產品之一氯蟲苯甲酰胺二季度價格爲30萬元/噸,相比較今年初的價格有所上升,但是去年初的價格爲48萬元/噸,目前價格相比高位仍有較大差距。但公司預計,近期半年內以及明年,氯蟲苯甲酰胺的市場需求和價格或可維持在較高水平。
其他紅太陽主要產品亦有類似的價格走勢,百草枯價格從年初的10300元/噸上漲至12500元/噸,但在去年初的主流價格約在1.4萬元/噸。
紅太陽還表示,管理層爲推動公司後續更好發展,上半年加快佈局實施技術升級、產品更新和戰略校準,加大對吡啶鹼產業鏈重點產品和裝置進行技改創新,並持續推動新基地、新項目、新科研體系建設佈局,相關支出和運營費用影響了公司整體經營效益。再者,公司重整後信用修復正在進行,增量融資有限,短期內對公司業績造成一定壓力。
在新基地、新項目方面,公司此前相關公告顯示,2025年公司將確保四地“七大”剛需項目順利建成。其中,在當塗基地分步完成吡啶鹼技改,技術、成本做到行業領先;在萬州基地完成2,3-二氯吡啶產業鏈技改,並適時推進氯蟲苯甲酰胺擴產和毒死蜱產業鏈技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