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市場逆風雖猶存 中國價值投資迎契機
儘管股市表現強勢,經濟指標則持續呈現憂喜參半的局面。正面來看,第二季GDP年增率達5.2%,雖低於前一季的5.4%,但仍優於市場預期,並在貿易緊張下展現韌性。出口則在6月與7月大幅成長,因企業趕在中美暫時的關稅休戰下完成訂單,其中對東南亞的出貨尤其強勁。只是市場亦顯現動能放緩跡象,作爲工廠活動重要指標的製造業PMI,7月已連續第四個月陷入收縮,主因是惡劣天氣影響,涵蓋服務與建築的非製造業活動同樣在當月出現走弱。
中國經濟在去年底觸底後,目前正顯現出週期性反彈的跡象。貿易數據受益於「提前出貨」(front loading),出口在企業加速轉向其他市場的努力下,整體維持相當韌性。
然而,聯博認爲,中國下半年的挑戰可能加劇。因爲消費者信心依舊低迷,且持續存在的關稅不確定性仍壓抑市場情緒。在逆風因素干擾下,中國政府已表示將避免推出新的刺激措施,而是專注於落實既有政策,並解決包括關鍵產業產能過剩等結構性問題。
近期措施包括下調利率與向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此外,也透過擴大對服務業的支持,以及「以舊換新」的消費品計劃,來刺激內需。
同時,中美貿易談判亦備受矚目,市場期待全球貿易不會因再度的關稅摩擦而受到進一步干擾。展望更長遠的未來,中國日益以內需驅動、並逐步降低對美國貿易依賴,應有助於減緩長期關稅衝擊。中國在人工智慧及其他科技領域的進展,加上持續推進監管改革以吸引更多資本並提升股價,也可能進一步緩衝短期關稅風險並改善投資報酬潛力。
隨着政府推動企業改革,中國企業正變得更重視股東報酬,包括增加股利發放與買回庫藏股,這都需要依靠企業具備穩定的財務結構,以及健康的現金流纔有可能實現。在整體經濟成長放緩的情況下,這些改革與日本、南韓的公司治理變革類似,鼓勵企業優先考慮股東權益與長期報酬,可能成爲推動中國股市可持續上漲的重要催化劑。這些將有利於價值型投資人專注於挑選評價具吸引力、獲利潛力與基本面健全的公司。
若投資人對於中國仍有疑慮,不妨將目光拉大至新興市場。聯博預估,今、明兩年企業盈餘展望相對具吸引力的區域除了美國、就是新興市場。美股企業盈餘的韌性並不令人意外,這是市場「溢價」的一部分,加上美元走勢也提供了助力。但令人驚訝的是,新興市場同樣展現強勁韌性,而且目前可能尚被低估。尤其在美元走弱的環境下,新興市場的投資吸引力可望相對強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