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欄透綠 北京大興持續推進無界公園建設
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濱河運動公園園區景觀與道路旁花境景觀實現無界融合。大興區園林綠化局供圖
人民網北京8月5日電 (記者尹星雲)盛夏時節,北京大興區的無界公園綠蔭如蓋、花香四溢,蜿蜒的綠道與城市街景自然交融,行人穿梭其間,盡享“城園一體”的生態之美。大興區以無界公園建設爲突破口,通過拆除圍欄、優化景觀、完善功能等有力舉措,加快推進花園城市建設,不僅實現了城市公共空間的開放共享,更讓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美好願景照進現實,使綠色生態成爲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科學佈局 構建“無界藍圖”
據悉,大興區將無界公園建設作爲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大力推進無界公園建設。大興區園林綠化局聯合區園林服務中心、區體育局、區文旅局及各鎮街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形成“調研-規劃-實施-反饋”的閉環管理體系。工作組先後赴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等8個公園開展深度調研,系統學習邊界處理、空間佈局、設施配套等無界化建設經驗,並重點考察遊客動線設計及智慧管理模式。
大興區還有序開展圍欄拆除工作。結合區域實際,制定“一園一策”改造方案,確保公園開放既符合城市風貌。截至目前,已完成濱河運動公園、高米店公園等8處公園8300餘延米圍欄拆除。
根據規劃,到2025年底前,大興區將完成13個公園圍欄拆除,2026年底前實現念壇公園等5個大型公園10公里連片開放綠廊建設。屆時,除因文物保護等特殊需求保留圍欄的公園外,大興區將基本實現公園無界化,形成“15分鐘公園休閒圈”,“推窗見綠、出門入園”將成爲市民生活新常態。
智慧賦能 打造“全齡友好”空間
大興區在推進物理空間開放的同時,注重管理理念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升級。採用“綠籬+花叢”柔性隔離帶,打造四季有景的生態廊道的柔性分隔方式,實現綠地與城市街區的自然過渡,促進公園與城市的有機融合。
大興區還推進智慧公園建設,通過客流監測系統,公園管理者能夠實時掌握園內遊客數量和分佈情況,從而動態調整管理策略,優化遊園體驗。
高米店公園實現無界化,並設置便民通道。大興區園林綠化局供圖
多元共治 凝聚“城市守護力量”
無界公園不僅是物理空間的開放,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級。大興區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創新推行“公園+”管理模式,構建“園林+社區+志願者+執法”四方聯動機制,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共治的管理格局。
在海戶公園試點治理中,1名榮譽園長和50名義務監督員積極投身日常管理,與園林工作人員、社區志願者以及執法部門緊密配合,共同維護公園環境。他們定期巡查公園設施,及時發現並反饋問題,通過組織文明遊園宣傳等方式,向市民普及環保知識和文明遊園規範,讓每一位市民都成爲公園的守護者。
融合發展 激活“城市會客廳”活力
在大興的公園周邊,特色咖啡館、創意書店等商業正在不斷涌現,形成了獨特的“公園經濟”圈。這種融合發展模式,讓生態價值有效轉化爲民生獲得感和經濟發展新動能,使公園真正成爲城市的“活力會客廳”。
這種“拆欄透綠”帶來的空間重構,不僅讓城市顏值與品質同步提升,更催生了“公園+商業”“公園+文化”等複合業態,帶動了“公園經濟”新業態發展,讓生態價值有效轉化爲民生獲得感和經濟發展新動能。
興旺公園與街邊道路景觀融爲一體。大興區園林綠化局供圖
據介紹,下一步,大興區將繼續擴大無界公園建設範圍,推進金星公園、清源公園等改造提升,同步優化安防系統和便民服務設施,同時,完善“公衆參與—科學規劃—動態評估”工作機制,引導市民從“旁觀者”轉變爲“建設者”,力求實現“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