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顏悅色跨界零食量販,可能要做加盟了

茶顏悅色開的零食量販店,爲整個市場帶來了一些新意。

近日,茶顏悅色在長沙黃興廣場附近開了一家硬折扣量販店(茶顏水吧+零食+日雜),從新茶飲賽道進入硬折扣零食量販新賽道,做了一個雙新的“跨界”。

對此,一些市場人士對《商業觀察家》稱:“茶顏悅色開了很多新店,咖啡店、冷飲店等,現在做零食量販店,並沒有什麼意義。”

也有一些市場人士稱,還有待觀察。

《商業觀察家》的感覺則是,走向零售的這個新業態嘗試,可能表明,一直來採取直營策略的茶顏悅色,可能要做加盟模式了。

跨界

只擁有500多家直營店的茶顏悅色,在體量上跟萬店規模的蜜雪冰城,千店規模的霸王茶姬、奈雪的茶等,並不處在同一層級上。

但茶顏悅色的受關注度卻很高,超越了它這個規模體量一般所能得到的關注度。這說明茶顏悅色做對了一些事情,在做產品,做品牌IP方面,有自己獨到的一些能力。但同時,這也可能表明茶顏悅色在工業化、標準化複製方面存有短板。隨着新茶飲賽道進入淘汰賽與“存量肉搏戰”,相對缺乏規模體量的茶顏悅色可能也需要“應付”友商的規模成本優勢。

茶顏悅色這家硬折扣量販店,經營品項數大概在150-200個sku左右,門店面積200平米左右,兩層結構。商品經營品類則主要是:茶顏水吧+零食+日雜,多爲自有品牌商品,或自有經銷商品。

這個業態,看起來,茶顏悅色是在圍繞年輕客羣做一個消費生態。從新茶飲延伸到年輕人的日常生活,進而增加觸點與交易交互機會。

這個業態有意思的地方也在於此,我們過去看到的相關跨界,大多都是零售連鎖店,比如便利店往咖啡、奶茶方向延伸。店鋪內引入了咖啡、奶茶現製品類,通過引入咖啡等來增加用戶消費粘性、毛利空間與單店產出。

傳統的跨界很成功。

在日本等便利店發達市場,便利店渠道已經是當地最大的咖啡售賣渠道。中國的便利店,尤其是外資便利店,目前爲止,基本上,也都在售賣咖啡等了,很多門店銷售也不錯,能實現日百杯以上的銷量。

現在,一家茶飲連鎖要往零售連鎖跨界了,會成功嗎?

模式

茶顏悅色做硬折扣量販店(主要是零食量販),有它的一些價值。

《商業觀察家》認爲,主要有三點。

一、高頻打低頻。

零食量販店當下的一個問題是,零食非剛需,大量的零食量販店都在通過低價售賣高頻的水飲品類來引流、增加用戶粘性與強化復購。正是因爲零食量販店的這一策略,導致零食量販店過去對連鎖便利店最大的衝擊就是水飲品類,至少在2023年,很多便利店的水飲品類銷售就下滑了30%左右。

茶顏悅色的跨界,則是拿剛需“奶茶”來打零食、日雜消費,事實上,這是一個高頻打低頻的策略。

它的這個優勢可能也無法被零食量販店複製,因爲其奶茶產品的口味獨有,且受到市場歡迎,加上茶顏悅色在特定區域市場,已經構建起了品牌影響力,品牌也有一定優勢。

在沒開硬折扣量販店之前,茶顏悅色披露的零售產品與現製茶飲銷售佔比就已經達到3:7。

二、增加消費場景。

零食量販店與現製茶飲的客羣有相當一部分是重合的,都爲年輕客流。

這兩個新業態都很受年輕女性歡迎。

但年輕人善變,怎麼做到持續吸引新生代年輕人,以及管理既有用戶的消費生命週期,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

新一代年輕人會受更新、更潮的東西吸引。既有的用戶隨着年齡的增大,可能會更多考慮健康,而主觀有意地去降低對奶茶的消費量。

在這個領域,沒有一勞永逸,而是要不斷地、不厭其煩地去創新,去發現潮流發現需求,並滿足需求。

走向零售,對於茶顏悅色而言,其實就增加了消費場景。

一方面,零食量販店與現製茶飲的客流可能有部分“重合”,但是場景還是有區別的,買奶茶與買零食買文具的消費心理,還是不一樣的。這個消費場景如果做成功,能增加單客產值、單店產出、進店理由,以及毛利空間。

另一方面,對於新生代消費者,不斷的創新有助於滿足她們的新鮮感。對於既有用戶羣,隨着年齡增大,她們如果更多考慮健康要降低奶茶消費量,也能有產品線留住她們。

這些在當下激烈的存量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可能也是必要的,可能有助於拓寬企業的生存空間。

三、複製。

茶顏悅色做硬折扣量販店可能也有強化複製能力的考慮。

小業態走加盟是必須的。

茶顏悅色到現在還沒走加盟,這有它的追求和自身的原因。

此次,茶顏悅色試探性地跨界開出零食量販店,可能有做加盟的想法。

一方面,零食量販店都做加盟,茶顏悅色進入這個領域,如果要快速複製,加盟模式難以“迴避”。另一方面,茶顏悅色的“主業”——現制奶茶,假如現在要做加盟,全國快速複製,時機上,沒有以前好了,因爲競爭激烈,賽道有霸王茶姬等的“擠壓”。

因此,在新茶飲、零食量販都面臨加盟市場的激烈競爭情況下,茶顏悅色的跨界可能有助於增加其對加盟商的吸引力,如果它想做加盟的話。

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