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改治貫通嚴防家族式腐敗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把家風建設作爲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作風建設重要內容,反覆強調“領導幹部的家風,不僅關係自己的家庭,而且關係黨風政風”,要求領導幹部“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
黨的二十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標本兼治、系統治理,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嚴肅查處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利用影響力謀私貪腐問題,讓大搞家族式腐敗、爲本人及家人攫取鉅額利益的腐敗分子無所遁形。
家風不正是滋生家族式腐敗的重要原因。防治家族式腐敗,要從黨員幹部的家風入手,把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作爲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着力點,堅持嚴管嚴治,樹立良好家教家風,築牢拒腐防變的家庭防線。
緊盯“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
培育良好家風,首在正己修身。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既是單位“主心骨”,又是家庭“頂樑柱”,其家教家風不僅代表個人形象,關係家庭幸福,更體現黨和政府形象,必須以身作則,發揮好“關鍵少數”的帶頭作用。然而,仍有一些領導幹部權力觀異化、親情觀扭曲,既沒有管好自己,也沒有管好家人,把公權力當成爲家庭謀利的工具。
江西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陳曉明縱容甚至幫助親屬進行違紀違法活動,廣東省清遠市清新區委原書記鄭小燕與丈夫、弟弟、妹妹、女婿等8名親屬共同涉案……從查處案例看,這些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企圖帶領家人一榮俱榮,結果一損俱損,不僅釀成夫妻、父子、兄弟、姐妹等同堂受審、同陷囹圄的親情悲劇,還對經濟發展、政治生態、社會公平產生嚴重危害,管好“關鍵少數”、加強領導幹部家風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治理家族式腐敗,關鍵在於抓住‘關鍵少數’。”四川省彭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車楊認爲,個別領導幹部對親屬要求不嚴、縱容包庇,甚至夫妻聯手、父子上陣、兄弟串通搞腐敗,進而帶壞一個單位的風氣,而良好家教家風如同隱形防火牆,不僅能從家庭內部剷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還能示範帶動單位風氣向上向善。
“我們梳理近年來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件發現,領導幹部紀法意識淡漠、家教家風不嚴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山東省淄博市紀委監委宣傳部部長周宏伍舉例說,有的把家風當成個人小事、家庭私事,不願接受監督;有的片面認爲家人、親屬之間互相幫忙是人之常情,不惜動用公權力幫親屬、子女站臺;有的特權思想嚴重,對配偶、子女失管失教、溺愛放縱。
在周宏伍看來,針對這些問題,必須緊盯“關鍵少數”,有針對性地強化紀法教育、警示教育,教育引導領導幹部廓清錯誤認識、明晰紀法要求、堅守底線紅線,發揮好示範帶頭作用。
除了自身紀法意識薄弱、對身邊人失察失管,一些領導幹部利慾薰心、貪念膨脹、價值觀扭曲,更直接導致家族式腐敗發生。
江蘇省張家港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王虎注意到,在一些家族式腐敗案例中,領導幹部對身邊人的貪腐行爲並非沒有察覺,而是選擇袖手旁觀,有的還直接出馬,按照親屬子女的請託向下屬或相關方面打招呼。更有甚者,主動“搭臺”,授意親屬子女“唱戲”,自己則隱居幕後。
“爲此,必須堅持懲治震懾、制度約束、提高覺悟一體發力,督促領導幹部從嚴管好親屬子女,切斷利用影響力謀私貪腐的鏈條。”王虎表示。
監督是治理的內在要素。車楊建議,在堅持辦案引領的同時,結合“關鍵少數”的崗位特點、權力範圍,梳理廉潔風險點,強化對領導幹部及其家屬的教育引導,推動共築廉潔“同心圓”。比如,針對新提拔領導幹部,通過廉潔家訪深入瞭解個人交際、家教家風等情況,通過談心談話及時發現和糾治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引導領導幹部自覺淨化朋友圈、社交圈,提醒家屬當好“賢內助”“廉內助”。
保持嚴的氛圍,樹立正的風氣
全面從嚴治黨關鍵在嚴。針對黨員幹部家風不正等問題,必須動真碰硬、堅決查處,始終保持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
在貴州省畢節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衛昌樓看來,保持嚴的氛圍,首先要落實好“兩個責任”。黨委(黨組)要將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家風建設作爲日常監督管理的重要內容,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抓早抓小。紀委監委要緊盯“一把手”、年輕幹部、新提拔幹部、關鍵崗位幹部等重點對象,瞭解其“八小時外”、配偶和子女經商辦企業等情況,強化日常監督。
“家風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黨組織、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等各有關主體都要發揮作用,構建協作配合機制,一體謀劃實施。”衛昌樓表示。
湖北省襄陽市紀委監委持續開展黨員幹部違規從事營利性活動整治工作,通過起底巡察反饋問題、審計發現問題、羣衆信訪舉報和日常監督檢查情況,有針對性開展整治,推動廉潔用權;甘肅省慶陽市紀委監委定期開展廉潔家訪,通過與家屬面對面交流,瞭解領導幹部家庭家教家風情況,對發現的思想認識、教育管理等方面問題及時提醒糾治……實踐中,紀檢監察機關注重強化日常監督,堅持抓早抓小,把嚴的要求貫穿始終。
家族式腐敗建立在親密關係基礎之上,相關違紀違法手段較隱蔽,不易被發現。由於有着血緣或姻親的紐帶連接,利益共同體往往互相掩護、訂立攻守同盟,進一步給案件查辦帶來挑戰。
“破解家族式腐敗的隱蔽性和複雜性問題需要多維度精準發力。”黑龍江省湯原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高力明建議,建立針對家族式腐敗中血緣、姻親紐帶的關聯徹查機制,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等手段,排查重點關係人存款、投資、消費等情況,碰撞分析項目承攬、名義股東等隱蔽利益往來問題。同時,通過固定物證、書證、電子數據等形成完整閉環證據鏈條,打破涉案人員的串供、包庇,提升案件查辦質效。
用好典型案例、強化警示教育,是營造嚴的氛圍的重要抓手。重慶市長壽區紀委監委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選取家族式腐敗的典型案例“解剖麻雀”,幫助黨員幹部及其家屬認清“人情往來”中的利益輸送、“親情關照”下的權力異化,進一步明確“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的紀律要求。
“治理家族式腐敗,既要把嚴的氛圍營造起來,也要把正的風氣樹立起來。”襄陽市監委委員張鑽建議,充分發揮廉潔文化的浸潤薰陶作用,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廉潔修身、廉潔齊家,以好家風涵養好作風。
扎牢制度籠子,增強執行剛性
腐敗的本質是權力濫用,新徵程反腐敗鬥爭必須在剷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上持續發力、縱深推進,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近年來,湖南省先後制定《關於禁止利用領導幹部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提籃子”謀取私利的規定》《關於堅決抵制和嚴肅查處利用領導幹部名義“打牌子”辦事的規定》等制度,從公共資源交易、國有資產管理等方面列出負面清單,建立健全登記、報告、線索移送、責任追究等處置流程,明確相關單位人員責任義務,加強對領導幹部身邊人的監督約束。
“反腐敗必須規範權力運行。我們將進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持續深化整治領導幹部利用職權或影響力爲親友牟利問題,對不收斂、不收手的堅決查處,推動系統施治、長效常治,持續淨化政治生態。”湖南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依仗領導幹部的權力和影響力,親屬以經商辦企業爲掩飾謀取私利,是家族式腐敗的一種典型表現形式。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提出,針對一些領導幹部家風不正現象,加強對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違規經商辦企業等情況的及時預警監督,築牢拒腐防變的家庭防線。
“治理家族式腐敗,要從制度層面切斷利益輸送鏈條,壓縮權力尋租空間。”重慶市永川區紀委常委、監委委員張恩榮介紹,針對該區集嬡醫院原黨總支書記黃玲嚴重違紀違法案暴露出的利用親情紐帶掩蓋腐敗行爲、規避監管等特點,區紀委監委總結髮案規律,構建起“三清單一機制”監督體系。
“三清單”即家屬從業情況臺賬清單、領導幹部家風負面行爲清單、家風問題整改清單,“一機制”即單位、社區、家庭聯動監督機制。以家屬從業情況臺賬清單爲例,永川區紀委監委要求全區科級以上幹部如實申報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情況,並利用重慶市智慧市場監管一體化平臺對涉及經商辦企業、工程建設、資源開發等高風險領域實行重點核查。
“實踐中,我們發現兩方面問題要引起重視,一是部分幹部存在‘家事隱私’觀念,牴觸申報,需通過思想教育破除認識誤區;二是跨區域、跨部門的信息共享機制尚不健全,我們正與相關部門探索聯合建立數據比對平臺,運用大數據篩查異常信息。”張恩榮告訴記者。
法規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必須一手抓制定完善,一手抓貫徹執行。長壽區監委委員李騰飛建議,緊盯關鍵人、關鍵處、關鍵事,用嚴明的紀律維護制度,增強紀律約束力和制度執行力,以“鐵規矩”“硬約束”規範權力運行,剷除家族式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記者 瞿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