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廢棄物流竄 環管署布建智慧圍籬

臺中地檢署配合臺中國土保育團隊,破獲不肖業者以塑膠原料名義非法輸出廢塑膠混合物至馬來西亞,臺中關共攔截56個貨櫃近千噸。圖/環管署提供

全臺營建廢棄物違法流竄,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長顏旭明昨表示,已向行政院提出「強化廢棄物流向遠端數位管理智慧決策計劃」,預計4年投入23.5億元,全臺布建2200處e-Tag及車牌辨識點,整合AI辨識與GPS監控,建構全國「智慧圍籬」網路,揪出違法亂倒事廢的行徑。

包含營建廢棄物在內的事業廢棄物遭違法亂倒事件頻傳,廖姓、陳姓及吳姓男子於2019年底非法傾倒廢棄物在國道3號東山服務區旁的國有山坡地,被臺南環檢警查獲,3人依非法清理廢棄物罪分處1年8月至1年2月不等徒刑,高速公路局清查後,向3人求償1340公噸廢棄物清理費逾1868萬餘元,臺南地院判賠1854萬餘元。

高公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管理該國有山坡地,委託中環公司檢測土地廢棄物數量及預估清理費,發現有害事業廢棄物約10公噸、一般事業廢棄物約1332公噸,包含檢測費用148萬9110元在內,預估清理費高達1868萬6430元,向吳等3人提告求償。

去年也破獲臺南地區有不肖業者,以塑膠原料名義非法輸出廢塑膠混合物至馬來西亞,遭臺中關關務人員查獲,業者以乾淨物料掩護廢棄物置於貨櫃後段,共攔截56個貨櫃,查獲近千段廢棄物;臺中地檢署昨將連姓、林姓嫌犯等6人,依違反廢清法起訴。

檢察官陳祥薇指出,這是新型態集團的犯罪模式,嫌犯供稱前年起持續將廢塑膠破碎後夾帶闖關,連嫌經營合法再生應用材料公司,與開設人頭公司的林嫌合作,計劃出口給處理廢棄破碎塑膠爲再生燃料的大馬業者,但流向不明、疑點重重,目前臺中關尚擱置168個貨櫃,業者臺南倉庫與連嫌的公司尚有約3千噸違法廢棄物。

環管署表示,運用科技可遠端執法,即時處理污染行爲,避免污染擴大,將於污染熱點關鍵位置架設遠端監控設備,形成「天羅地網」,以掌握空污、水及廢棄物的污染行徑。環管署也與臺中地檢署、臺中市環保局、法務部調查局臺中市調處等11個機關合作組成臺中國土保育團隊,建立查緝平臺打擊環保犯罪,近3年累計查扣犯罪不法所得近8億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