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2025/臺星攜手商化免疫細胞生產平臺
工研院攜手新加坡RMT集團旗下博醫能生技,共同推動「仿生磁珠免疫細胞生產技術平臺(iKNOBeads)」商品化。
【撰文/編輯部】
科技與醫療的創新結合正加速國際細胞治療市場發展。在CES 2025,工研院與新加坡RMT集團旗下博醫能生技宣佈攜手合作,推動仿生磁珠免疫細胞生產平臺(iKNOBeads)商品化,聚焦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治療,拓展美國等國際市場,提供更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免疫細胞療法,爲精準醫療注入新動能。
隨着免疫治療市場的快速成長,技術創新與商業化成爲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報告,2030年全球癌症免疫治療市場規模將達2,243億美元,2024至2030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爲8.3%。
爲協助臺灣生技產業掌握此一龐大市場契機,工研院與新加坡RMT集團旗下博醫能生技於CES 2025展會中宣佈合作,透過工研院的衍生新創公司「艾諾細胞科技」,共同推動「仿生磁珠免疫細胞生產平臺(iKNOBeads)」商品化。該技術不僅曾榮獲全球百大科技創新獎與愛迪生獎雙重殊榮,更具備在癌症與自體免疫疾病治療中開創創新解決方案的潛力,將致力搶攻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市場,爲免疫細胞療法帶來更安全且可靠的突破。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CES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大展之一,更是工研院展現創新技術的平臺。去年參展工研院吸引到1,500家世界各地的洽談廠商,今年鎖定「Wellness Tech」、「Smart Medical」兩大主題參展,大秀10項亮點科技,就是希望透過這個國際級舞臺,讓世界看見臺灣當前最尖端的科技研發,同時也希望找到更多元的合作契機,讓更多人享受到臺灣的創新科技應用。此次攜手RMT集團,透過工研院即將成立的衍生新創公司「艾諾細胞科技」,將「仿生磁珠免疫細胞生產平臺」推向市場,目標申請美國FDA藥物管理檔案(Drug Master File;DMF)登錄後,進軍免疫細胞藥物市場,成爲全球免疫細胞治療產業鏈中的關鍵原物料供應商。
新加坡RMT集團總裁石原智博表示,智慧醫療是全球趨勢,也是醫療創新、精準醫療的核心領域,這次合作對RMT集團和工研院雙方都是一個最強、最完美的組合,工研院世界級的技術實力是有目共睹的,而RMT集團則長期擁有國際資源與通路,雙方強強聯手,將共同推動「仿生磁珠免疫細胞生產技術平臺」商品化,這也是雙方合作走向國際市場的第一步,希望造福更多民衆邁向健康。這項技術突破性地提升了免疫細胞治療的生產效率,顯著縮短治療週期,將有助於大幅提升癌症治療和患者的康復機會。特別期待這項技術在美國市場上的成功,預計將同時佈局亞洲、歐洲及中東市場,預期可望成爲全球醫療生技的標竿技術。
iKNOBeads 創新免疫細胞製程
免疫細胞的生產技術直接影響細胞藥物的品質、數量與功能。目前自體CAR-T細胞療法面臨生產時程冗長與成本過高的挑戰;異體NK細胞療法則因使用基改癌細胞株活化而存在安全性風險。
工研院研發的仿生磁珠(iKNOBeads)具有全球首創的可控制多突狀型態與尺寸均勻的優勢,不僅提供優異的再現性與反應性,還能借由表面修飾物質組合的變化,活化不同免疫細胞。搭配自主開發的免疫細胞生產最佳化製程,經臨牀檢體驗證,iKNOBeads在CAR-T與NK細胞生產效能上已超越國際競品,能夠產出質優量多且毒殺能力強的免疫細胞,兼具安全與高效能。此技術自問世以來,已榮獲2019年國家新創獎、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及 2020 年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等多項國內外獎項肯定。
「仿生磁珠免疫細胞生產平臺(iKNOBeads)」,以全球首創的尺寸均勻且多突狀型態的磁珠,可活化免疫細胞,爲精準醫療市場拓展新商機。
專爲免疫細胞製造設計的仿生磁珠平臺iKNOBeads,具有三大特色,第一,品質功能更高,NK細胞純度及體外毒殺癌細胞能力提升超過20%,預期療效更佳。第二,成本更低,CAR-T細胞生產磁珠減少6成用量,生產成本較傳統材料降低,價格可望更親民。第三,使用更安心,傳統使用癌細胞來活化NK細胞,有安全疑慮,使用磁珠來活化更安心。預計2025年申請美國FDA藥物管理檔案登錄,目標2026年完成登錄,並進入美國免疫細胞藥物市場。
免疫治療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快速成長,如何以創新技術解決當前治療模式的挑戰,是全球生技產業的共同課題。工研院與新加坡RMT集團攜手合作,不僅爲免疫細胞療法提供更安全、有效且具經濟效益的生產技術,更爲臺灣生技產業開拓了國際市場的重要契機。未來,隨着iKNOBeads商品化及全球市場佈局的推進,不僅增進民衆健康福祉、造福更多患者,爲臺灣醫療科技的創新締造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