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生:臺電正積極尋找高階核廢料選址 現在就公投程序不合理

▲臺電董事長曾文生。(圖/翻攝直播畫面)

記者杜冠霖/臺北報導

核三重啓公投8月23日投票,中選會在投票前舉辦5場發表會,首場於今(7日)登場。反方代表、臺電董事長曾文生表示,核能機組能不能夠延役或重啓,要經過一定的科學流程,需要時間跟工程的設計調整,這些都不是簡單的投票可以做決定,希望能夠給臺電公司有完整的時間跟空間做好這些相關的工作,此外,臺電公司這段時間努力進行高階核廢料選址立法工作,去尋求臺灣有限的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所,而正方代表把核電廠的重啓,講成非常容易、不用花很多錢的事,對臺電不公平。

曾文生表示,任何核電廠要展延使用執照準許時間,都需要經過一定程序檢驗,不管是設備老化狀態、既有設備是否足堪重任,以及一些風險因子能否經過科學或工程手段降低,這些風險應該要向國人說明。正方代表說6%發電量對臺灣供電有一定影響,要跟國人報告,對臺電來說會把手上所有機組做最好應用,但核能電廠除役、燃煤電廠除役,甚至一些時限比較長的燃氣電廠除役,都在計劃中,對臺電來說,如果有更多的機組可以操作當然有更多預度,但臺電機組並不是靜態的擺着,固定時間固定運轉,而是要經過調度,每部機組也都有大修時間。

至於臺灣的供電是否充足?曾文生指出,非常多人有一定程度的質疑,事實上臺灣整年的備轉容量最低的狀況,發生在2016年跟2017年,當時核二廠、核三廠還沒有除役,核能機組尚在運轉,但備轉容量低於6%有100天,而最近3年,在日尖峰備轉容量要低於6%幾乎沒有、即使是夜尖峰發生的天數也小於10天。

曾文生表示,有很多人說因爲核能電廠除役之後,所以火力全開、空污越來越嚴重,但也要跟國民同胞說明,臺電每一個電廠都受到地方政府的管理跟監測,年度的空污排放量有一定數字可以佐證,事實是,從2016年至今,臺電火力機組在空污排放量已經減少七成。要指控臺電缺電、製造大量空污,希望是基於科學的實質數據。

曾文生強調,正方代表說,核三廠除役後,夜尖峰出現中電南送,其實南電北送的時間已經40年,這段期間完成大潭電廠、通霄電廠的新建機組,6部都是天然氣機組,增加供電量,開始向南部供電,但隨着興達電廠一號機開始運轉、二號機在測試、明年三號機也會上線,短期中電南送狀況,未來可能不再發生。

曾文生提到,核能機組能不能夠延役或重啓,要經過一定的科學流程,需要時間跟工程的設計調整,這些都不是簡單的投票可以做決定,在沒有進行完安全檢查、任何的設備更新或補強工作前,就做這樣的決定,是不是合適時間?希望能夠給臺電公司有完整的時間跟空間做好這些相關的工作。

在第二輪發言中,曾文生也提到,如果來看到整個國家能源政策走向上的發展歷程,非核家園定在環境基本法很久的一段時間,正方代表也有參加過核四的安全檢查,應該都還記得那段時間的狀況,2011年當時的總統馬英九宣佈了核一二三不要延役,只要讓核四啓動,但後來核四是客觀上真的沒辦法啓動。2025年所有的機組執照到期,民進黨政府沒有改過執照的時間,就是順着時間到期。今年立法院在五月份修改核管法,把執照運轉的時間,以及屆期後再申請的可能性打開。

曾文生指出,賴清德總統在520的一些相關的演說裡面也提到,核能的政策有三個前提,第一安全要能夠確保、第二核廢料要有解、第三要受到民意的支援。有兩個必須要做的事情,第一、核安單位必須要提出必要的安全檢查,核安會已經公告,臺電當然要follow着核安會提出的安全審查程序。核能的使用被簡化成非核家園、不是非核家園,國民同胞沒有人會反對,必須是在安全的前提下來進行,也希望不要成爲下一代的負債,所以必須積極尋求核廢料的一些相關解答,臺灣是民主國家。由民意來做相關的決定。

曾文生說明,今天來的還有核能系統的副總,也跟核能系統的很多同仁討論,臺電公司這幾年非常積極的在推動各種電源建設的方案,都必須要進到環評會去跟委員做說明,臺電肩負着非常龐大的電力開發的負擔,面對到各種的質疑與挑戰,必須重新去建構一個跟社會溝通的方法,才能夠讓人民理解,各種的發電方式都有它的正面效益以及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