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說認罪「絕不會翻供」!彭振聲涉圖利百億 京華城案進度一次看
▲彭振聲今日離開北院準備回高雄。(圖/記者許靖騏攝)
記者鄺鬱庭/綜合報導
臺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捲入柯文哲京華城容積率弊案,今(1日)上午準備開庭時,卻得知妻子謝夏蕎在高雄輕生身亡,崩潰放聲哭吼「我不要開庭了,我要見太太最後一面。」回顧彭振聲在京華城案,根據起訴書與市議會調查紀錄,彭振聲任內主導京華城容積審議程序,於會議中拍板同意將法定容積率由560%大幅提升至840%,涉圖利金額高達新臺幣百億元。
臺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在京華城容積獎勵案中扮演關鍵角色,遭檢方起訴。根據起訴書與市議會調查紀錄,彭振聲任內主導京華城容積審議程序,於會議中拍板同意將法定容積率由560%大幅提升至840%,涉圖利金額高達新臺幣百億元。
彭振聲自2014年起擔任北市工務局長,2018年升任副市長,併兼任都市計劃委員會主委。他在2021年被市長柯文哲指派爲京華城案專案負責人(PM),負責整合協調京華城改建容積調整事宜。根據市府紀錄,彭振聲在2021年7月30日主持都委會第768次會議時,面對市府與開發商協議的「20%容積獎勵 + 30%容積移轉」方案,裁示「予以尊重」,會議過程中未進行實質審查與合法性確認。
同年9月9日,都委會最終通過該案,京華城容積率自560%提升至672%,隨後再獲容積移轉30%,總計提升至840%。此舉引來議會與監察院連番質疑,認爲市府無法以都市更新條例爲依據核發獎勵容積,整體流程充滿疑點。
彭振聲在2024年9月遭羈押禁見,後被依圖利罪起訴。檢方指出他在任內未依職責審慎審查都市計劃案,反而促成財團獲利,並涉有勾串其他官員與開發商之嫌。他雖否認犯罪,但法院認定其圖利事實重大,有串證之虞,因此裁定收押。
▲前臺北市副市長彭振聲。資料照。(圖/記者林敬旻攝)
此外,市議會調查發現,彭曾對部分容積決策公文表達疑義並拒絕簽署,最終由柯文哲親籤。市議員指出此舉顯示整體決策流程「由上而下」、「主觀拍板」,彭身處樞紐位置卻未依法行政。
彭振聲在偵辦期間被收押禁見約4個月,去年(2024年)12月26日起訴移審、獲准交保500萬元,因他認罪,檢方沒對他的交保裁定提起抗告而確定。北院承審合議庭今年(2025年)1月23日,首度傳彭進行審前準備程序,彭當時全部認罪,強調「該講的都講了,該認的都認了,我不會翻供」。
彭振聲今年4月1日再次出庭,準備程序一度讓法官與旁聽記者都感到錯愕。法官質疑其律師團提交的書狀有改變答辯方向的疑慮,律師則強調「不是否認起訴內容」,而是釐清彭萌生圖利犯意的時間點在中後段,是在「長官」要求下才配合協助,但他「不是毫無尺度,心中仍有一把尺,還是有良心!」
彭振聲一度在法庭上自述,曾因不滿京華城要求保留12萬平方公尺樓地板面積的訴求,當場在市議員應曉薇面前拍桌說「違法的事,我不做!」強調「是小小拍桌,不是大力拍」,顯見他一度自認理直氣壯。然而他講到一半卻又脫口說「程序都是合法」、「都是委員決議的」、「檢察官說這是圖利,我就認罪」,讓法官忍不住說:「聽起來不是真心認罪。」
眼見場面一度失控,彭振聲趕緊自嘲「我講到混亂了!老哇~」強調沒有翻供意圖,「我認罪的,我都沒意見,絕不會翻供!」
針對先前柯文哲律師質疑其在看守所訊問時出現錄音錄影空白的爭議,彭的律師團也當庭解釋,那段時間正逢晚餐時間,他用餐後須服藥,纔會中斷約1小時,「人不在,自然沒錄音錄影」。彭也補充說,「黃檢、林檢問話態度很好」,否認任何不當偵訊情節。
最終,法官諭知彭涉案部分「候核辦」,未來是否參與其他被告的詰問程序由他與律師決定。整場準備程序歷時約1.5小時,庭訊結束後,彭面對記者提問則低頭不語,未再發言。整起京華城案至今已擴大至22人被告,仍持續延燒。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任何人在依法被判決有罪確定前,均應推定爲無罪。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