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山行館變民宿 北市文化局說不
位於臺北市的草山行館傳業者欲改爲民宿。(臺北市文化局提供/徐佑升臺北傳真)
臺北市北投區的草山行館原爲前總統蔣中正來臺後的臨時官邸,後續活化作爲藝文場館及餐廳使用,近期傳出業者欲將行館改爲民宿,居民憂心過度商業化影響文史價值。新黨臺北市議員侯漢廷呼籲,文化局應朝「低商業、高文史」爲原則改善,文化局強調,不會覈准作爲民宿,也會不定時稽查使用情形。
草山行館在1949年時,蔣中正以此爲臨時官邸,周邊5小棟建築成爲官員居所,後因官邸移往士林官邸,將此改爲「夏季避暑行館」,2022年文化局修建行館及周邊建物並擴大開放範圍,以「主題園區」概念,打造藝文複合式空間,也有餐飲服務。
不過,近期傳出業者會新增民宿服務,甚至在官方臉書粉絲專頁加上了「行旅」字樣,民衆質疑業者「偷跑」並破壞古蹟。湖山裡長李秋霞對行館經營方向表示憂心,因商業化浪潮的侵襲,加上監督機制不足,恐會抹去歷史足跡,導致「文化刨根」。
侯漢廷表示,草山行館申請設立民宿前並未依法召開說明會,導致居民毫無所悉,無從表達意見,且實際申請僅有1棟,但對外行銷疑似4棟都將作爲民宿,業者更在未取得覈准前,便展開行銷宣傳與招募,甚至行館在夜間有燈火,疑似有入住情形。
侯指出,雖然行館根據《文資法》是能「再利用」,也就是從事其他服務的可能,但必須經由主管機關變更使用分區才行,但本案變更期間最快要2027年才審定。他質疑,文化局與陽管處僅召開會議,即逕自認定爲「變更期間」,對廠商大開綠燈。
文化局長蔡詩萍強調,他不支持行館改爲民宿,至於經營民宿與當初申請性質不同,不會覈准,目前未發現晚上有人入住。
文化局迴應,草山行館再利用方向除活化外,爲維持部分營業使用以挹注管理維護所需資源,皆須符合文資法規,並應取得地方共識,若違法將開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