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市場觀望氣氛濃 留意內需原物料股

加權指數1140507(日線圖)

市場消息:近期國際情勢動盪,先有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夥伴國(OPEC+)爲打壓美國石油產量,宣佈6月起積極增產,導致石油似有供給過剩疑慮,加上美4月ISM服務業指數上升至51.6,分項中企業支付給供應商的價格指標爲近兩年新高,意味進貨成本拉昇,亦助長3月美國貿易逆差衝上1,40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此舉皆反映川普關稅政策,讓市場有提前拉貨且價格已攀升的現象,本週四FOMC會議和美半導體關稅公佈,受不確定因素,盤面觀望氣氛濃厚,美四大指數低檔震盪機率較高。

臺股週一新臺幣強勢升值,創1988年以來單日最大升幅,由於短線升值幅度過快,加上臺灣又是出口型國家,半導體又是重中之重,亦增加市場對下半年半導體獲利恐衰退的疑慮,若以升值10%作爲基準,電子上游、PCB、面板廠毛利影響約5%,反而網通和壽險業影響較爲嚴重,而生技產業影響甚微,總結來說,匯兌損失的影響將會在6月各上市櫃公司法說上釋出,短線先把川普關稅作爲核心觀察要點。

盤勢分析:臺股已部分回補4月7日川普缺口,半導體關稅因素,市場傳出美國商務部目前僅收到十多篇意見回覆,業界擔憂表態意見過少,恐使川普誤認反對聲浪低,後續將有爆炸性的關稅政策釋出,因此對本週臺股受國際情勢衝擊影響較高。

新臺幣升值部分,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表示,主要是受到出口商拋匯,加上臺股反彈,外資匯入所致,央行對匯市維持柳樹理論的態度,只有在市場失序時進場調節,不會刻意扭轉供需的情況,會議後新臺幣強力升值暫告一段落,後續若半導體關稅符合市場預期僅提升10~15%,臺股有望開啓新一輪的短多走勢。

籌碼面部分,本週三個交易日外資買超538億元,明顯高於上週524億元,亦是近17周以來買超最大金額,從外資積極買超的態度來看,除驗證央行總裁看法外,對臺股亦抱有相當的信心,投信在本週賣超32億元,臺積電近三週外資皆積極買超,意味臺股當前下底應有買盤作爲支撐。整體來看,雖市場有國際情勢影響,但臺股並未有出現大幅度的回落,因此待上述不確定性消逝,臺股仍可偏多看待。

投資建議:考量新臺幣已升值至30元上下,對於鋼鐵、水泥、塑化和食品加工應有一定的挹注,不過當前資金吞吐量高的公司,有望成爲大額資金停泊標的,主要就是傳產的權值股,中鋼、臺泥、臺塑和臺塑化等,上述個股近期外資皆積極買超,且新臺幣升值對於營收有所挹注,因此可作爲近期觀察首選。另食品加工部分,多數公司皆以外幣進口原物料,或者大豆、玉米畜牧相關飼料,因此臺幣升值有利成本控管,大統益、聯華、泰山、佳格、大成和卜蜂等,亦可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