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復興 花草聯合軍也能當城市減碳小尖兵

一羣學者專家近年力推「草本復興」計劃,選擇植栽希望透過一年生、多年生、會結果等原生種組合,讓死去草根腐爛後也變成有機碳儲存在土壤中,形成永續生態,也可減少維管成本。圖/黃盟元提供

種樹向來被認爲減碳良方,然而臺灣城市狹小人行道等處其實不適合種樹,歷年問題不斷。一羣學者專家近年力推「草本復興」,呼籲與其在不當處強迫種樹,不如廣植也可減碳固碳的臺灣原生花草,讓花草聯合軍小兵立大功,一舉達到環境永續、本土保育、美學更新等多樣目標。

相關計劃已與公路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合作,在臺63線中投公路橋下空間等地實施,透過專家精選耐溼耐旱的20餘種臺灣原生草本植物,採模擬自然羣落生態的「自然式植栽」,讓原本少人注意的空間永續盎然綠意,豐碩成果連獲金路獎、景觀大獎特別獎。目前也擬與高速公路局木柵段、嘉義大學等合作。

這項畫源於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黃盟元等人,黃盟元說,他有感公家機關友人常感嘆行道樹因樹穴太小等故問題一堆,卻遇護樹團體不讓砍樹,早動念不適合種樹處就別勉強種樹,應種草本植物。一回他受邀擔任公路局植栽諮詢委員,就提此建議。

黃盟元說,過去多認爲種樹纔有固碳效果,近年「碳匯變碳權」當道,更強調種樹。但其實草本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機物質,也會增加土壤的碳,照樣有固碳效果。另一方面,空地若什麼都不種,以臺63線橋下土地,恐排出10噸二氧化碳,天氣越熱排越多;但若種植物,就反過來可吸收10噸二氧化碳。兩重因素相加,減碳、固碳效果可觀。

臺灣不少路邊雖早就種草花,黃盟元說,傳統上相關單位多選擇一、二年生草花如鳳仙花等,開花後死掉就挖掉再換,不但耗費植物與費用,挖土過程也擾動出大量碳。他選擇植栽則希望透過一年生、多年生、會結果等組合,儘量不再更動,死去草根腐爛後也會變成有機碳儲存在土壤中,形成永續生態,也可減少維管成本。

這回計劃的植栽,還幾乎都是臺灣原生種如臺灣山菊等,甚至包括瀕危的紫苞舌蘭及葦草蘭。黃盟元說,一般空地如不種植,很快會有缺乏天敵的外來種如大花咸豐草等入侵;臺灣原生種雖不比外來種強悍,只要先佔地爲王、團結駐守,就能減少外來種蔓延機會。計劃實施以來,除雜草頻率已從每月降低到三個月一次,顯示原生種聯合軍愈來愈能成功抵擋外來種。

如此植栽組合而非單一植栽展現的生物多樣性,也提升視覺美感。黃盟元舉例,光是蕨類,他就挑了大金星蕨等四、五種,還有利更多種昆蟲生活。協助黃盟元計劃的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員董景生解釋,不同花草型態各有口器各異的昆蟲來授粉,大家都是好鄰居,形成生態系。

「我們希望各界關注臺灣原生植物的花草力量!」董景生說,不少先進國家都流行在都會區種植大量原生草花,他們團隊目前只算倡議者,也還在測試階段,期待更多各級政府部門乃至學校加入。

▪ 手機報稅超簡單!4步驟輕鬆搞定 一圖看節稅秘訣不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