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中捷:種業振興 助力鹽鹼地綜合利用

本文轉自:人民網-河北頻道

8月12日,在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中捷產業園區渤捷種業有限公司的麥種加工車間裡,伴隨着機器的轟鳴聲,一袋袋經過風選、比重選和精準計量的旱鹼麥“捷麥19”“捷麥20”良種走下生產線,爲即將到來的秋播提供安全、足量用種保障。

“麥種的質量是解鎖糧食豐收的‘密碼’。”中捷產業園區渤捷種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麥種加工的幾道工序非常關鍵,首先原糧先經過風選去除塵土、麥糠,再通過比重選剔除破損、乾癟的麥粒,隨後再進行精準計量,包裝入庫,並在庫房完成薰庫殺蟲、通風處理,確保最終產出的全部優質麥種都能夠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據瞭解,憑藉熟相好、抗倒、抗鹽鹼、抗旱、耐瘠薄、抗病、抗寒等綜合優勢,“捷麥19”和“捷麥20”麥種已連續多年供不應求,推廣和試種區域覆蓋河北、天津、山東、新疆等地。2024年,“渤捷”品牌入選《中國農墾品牌目錄》,並同步獲得“農墾冀憶”區域公用品牌授權,“捷麥”系列旱鹼麥良種知名度進一步擴大。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爲減輕土地鹽鹼對小麥生長的影響,中捷產業園區堅持“以種適地”,不斷進行良種選育、示範、推廣。經過40多年不懈努力,先後育成了“冀麥32”“捷麥19”“捷麥20”3個旱鹼麥優質品種。“‘捷麥19’是我們爲鹽鹼地量身打造的專屬小麥品種,用了10餘年時間培育成功。”中捷產業園區農科所農技專家張衛軍說,“捷麥20”經多點試驗,畝產潛力可達1200斤,已經成爲旱薄鹽鹼地高產栽培的首選。如今,隨着“捷麥19”“捷麥20”旱鹼麥良種不斷推廣應用,越來越多的鹽鹼地正在變成“新糧倉”。

近年來,中捷產業園區專門成立旱鹼麥產業發展工作專班,依託中捷產業園區農科所、中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渤捷種業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與企業,創建旱鹼麥育繁種體系,集產、學、研、育、繁、推爲一體,加快培育旱鹼麥新品種,持續推動品種改良與更新,通過“以種適地”助力鹽鹼地綜合利用。(任梓綺、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