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見證 颱風過後曾文溪口沙洲的變化

暴雨過後,河流沖刷許多木頭到海邊,臺南市海岸可見漂流木。圖/臺南社大提供

颱風及西南氣流帶來的暴雨過後,臺南社大環境小組到沿海觀察、紀錄海岸的變化與海廢種類,發現丹娜絲颱風過後,海岸垃圾不如往年多,但暴雨過後,許多埋在沙灘的垃圾浮現,也發現過去颱風後溪口垃圾堆置點向內推進1公里。另曾文溪口附近沙洲也有變化,不過,多條河流的溪嘴都往內退,顯示海岸持續退縮。

臺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說,上月間丹娜絲颱風過後到黃金海岸、安平、四草及曾文溪出海口附近作海廢調查,發現這次的垃圾反而不多,不過連續幾周下雨,加上前幾日強勁西南氣流帶來強降雨,沙灘上許多塑膠袋、寶特瓶等垃圾從沙中探頭出來,原來有些海廢被沙埋住,分析原因,可能和風向等有關,部分垃圾漂到其他地方,而大雨過後,垃圾浮現,應是之前臺風的風力強勁,帶起的沙覆蓋了部分垃圾。

比較往年急水溪在臺風過後的垃圾堆積點,環境小組發現,向後退了約1公里,也發現這次丹娜絲颱風過後,許多海廢是散佈在堤防內而不是堤防外,分析是風力太強造成,而由沿海上千棟房屋屋頂被掀飛,也可見證這次颱風的威力。

晁瑞光說,昨天到曾文溪出海口、北門潟湖附近作海廢調查,仍見到相關權責單位在清理沙灘上或溪口的海廢;也發現颱風過後,曾文溪口附近沙洲都有變化,接近黑琵保護區的新浮侖汕南側增長,但被邊被抹平,漲潮時會被海水蓋過,消波塊下沉。國聖燈塔處的頂頭額汕,北側持續退縮,消波塊往下沉,南側沙灘面積增大,但整體是內縮,沙往東移動。

晁瑞光說,從相關衛星圖像資料顯示,從二仁溪、鹽水溪、曾文溪到八掌溪,溪口都在往內退縮,顯示海岸在倒退。因這幾周下雨又曾文水庫持續泄洪,從夾帶沙的溪水可以看出許多曾文水庫疏濬的泥沙被夾帶而下衝到出海口,正可補足沙源,遏阻海岸退縮,持續觀察中。另,近日暴雨,許多竹子、漂流木隨着溪流流到出海口,散佈在海岸,曾文溪口處已見怪手在處理。

環境小組認爲,這一次的颱風加上極端氣候下的暴雨,平地的救災出現了斷電、斷訊、強風、淹水等問題,是很好的經驗與教訓,去年11月還有颱風,目前只是8月,可能還會有颱風來,有了這次經驗與教訓就應做更好的準備因應。

臺南市曾文溪口北側新浮侖汕在丹娜絲颱風及暴雨過後,南側增長。圖/臺南社大提供

臺南市曾文溪口北側新浮侖汕在丹娜絲颱風及暴雨過後,南側增長。圖/臺南社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