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見證滄桑鉅變
新京報訊(記者陳琳)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8月5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嘎瑪澤登介紹,西藏自治區成立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大力改善水電路網訊等基礎設施條件,各族羣衆的生活實現了從水桶到水管、油燈到電燈、土路到油路、氈房到樓房的滄桑鉅變。
特別是“十四五”以來,西藏把改善民生和凝聚人心作爲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實施“十大民生工程”,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取得新進展。
“十四五”期間,國家和自治區共安排28類社會事業領域的項目,規劃總投資246.5億元,截至目前已經落實投資236.78億元。
在衛生領域,全面推進健康西藏建設,醫療衛生機構的總數、牀位總數、衛生技術人員總數分別達到7231個、21488張、50766人,基層醫療、預防、保健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及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大大提升。“就在最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西藏醫院開診,西藏向‘大病不出藏’的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嘎瑪澤登說。
在教育領域,新建小學29所、初級中學15所、普通高中5所,改擴建6所中職學校,開工建設了日喀則職業技術學院等重大項目,持續提升適應人口變化的教育資源配置,確保孩子們能夠“上好學”。
在文體領域,文化廣電藝術中心、智慧廣電工程等一大批文化基礎設施和羣衆體育基礎設施建成並投運,進一步豐富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營造了全民健身的濃厚氛圍。
在社會保障領域,建成80家特困人員集中供養中心,集中特困供養人員5825人;建成兒童福利機構11家,集中收養孤兒3236人;參保人員實現全國異地就醫直接結算,2024年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12.5%以上。
嘎瑪澤登表示,除以上民生項目之外,還有高海拔地區集中供暖供氧、高海拔農牧區季節性斷水問題的解決、供電可靠率提升、光纖寬帶和4G網絡全覆蓋等一系列民生實事落地落實,讓西藏各族羣衆告別了“飲水難、用電難、行路難、通信難”的歷史,過上了舒適便捷的現代化生活。“現在的西藏已經煥然一新,各族羣衆正在享受着高質量發展帶來的高品質生活。”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