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傳》重塑復仇敘事,人性複雜正是共情之處丨中聽·熒評
評論員 王曉娜
“我就是命不該絕”“皮筋猴”“邪惡醬香餅”“家下”“平賬仙人”……最近,權謀、復仇題材古裝劇《藏海傳》熱播,在優酷站內熱度峰值達10465,創平臺歷史第一;微博相關話題討論量高達3.6億,短視頻平臺話題討論量破100億。劇播期間,除了貢獻一系列網絡熱梗,更是帶動無數網友互動解謎。
《藏海傳》講述欽天監監正蒯鐸之子身負血海深仇,潛心十年學藝,化名藏海後進京尋找真相,最終報仇雪恨、懲惡揚善、堅守正義的故事。劇集包含權謀、復仇、堪輿、探險等元素,穩重不失刺激,揭露人心險惡又流露點滴溫情。
在同類賽道上,《藏海傳》爲復仇敘事賦予多面色彩。正如男主“藏海”飾演者肖戰所說:“藏海不是一個很臉譜化的復仇工具。人性是複雜的,可以很多事情同時進行,不是隻能做復仇這一件事。”劇中的藏海可以狡猾、假裝阿諛奉承、也會利用人心,但復仇之路上,他始終保有善良的底色,在鬥智鬥勇中收穫真心。
(圖源:《藏海傳》官微)
劇中的不少角色,都值得細品。平津侯狠辣絕情、醉心權勢,但另一面,是他被收去兵權後的侷促無奈;莊之行因藏海幫助得以爲母報仇,卻也成爲被仇恨侵蝕的“怪物”,在體會到權力帶來的好處之後,更是無法抑制膨脹的野心;高明師父忠於面具人幫助其培養棋子,卻又傾注真心保護徒弟藏海……在利益結盟、互相利用之中,劇情悄然展現人性的複雜與拉扯。
(圖源:《藏海傳》官微)
在權斗的大框架內,編劇也打破創作慣性,給出了不落俗套的設計。在大男主的劇本里,女主不是男主的“掛件”,相反,女主香暗荼有自己的事業線——找到鬼璽、保護冬夏子民,必要時還可以成爲男主的依靠。
(圖源:《藏海傳》官微)
除此之外,冬夏女王與藏海父親蒯鐸分別,沒有耽於情愛,轉身揹負起家國責任;八公子女扮男裝不會被父親批評說教,最後還成爲教書先生;樑小煙的哥哥沒有被金錢收買、毒死妹妹配陰婚……反“狗血”的走向,難免讓觀衆感嘆:“是我陰暗了。”
描繪善惡交織的矛盾,給女性角色以獨立人格,把淳樸的形象還給底層人民,或許正是《藏海傳》引發觀衆共情、收穫不同圈層喜愛的重要原因。故事的最後,太多人在權鬥中失去生命,而先帝、皇帝、新帝卻沒有姓名。皇帝是誰不重要,《藏海傳》已經通過這個符號,揭示出權力的可怕之處。
(圖源:《藏海傳》官微)
嚴密的邏輯、立體的人物形象、精緻的佈景、非遺文化加持,共同成就了《藏海傳》。當復仇的火焰燃盡,權力的棋局終了,《藏海傳》留給觀衆的,並非是簡單的黑白勝負,而是一場關於人性與選擇的思考。觀衆在這場智謀與情感的博弈中,讀懂的或許正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