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院大選後的日本政治 石破茂內外交困與「扭曲國會」的重現
▲2025年7月20日的日本參議院改選結果,自民黨和公民黨(自公聯盟)雖然比事先預期的選得好,但終究在形式上失去的參議院的主導權。即便石破茂不下臺,內閣改組也勢在必行。(圖/路透)
●王宏仁/成大政治系教授、當代日本研究學會理事長
2025年7月20日的日本參議院改選結果,自民黨和公民黨(自公聯盟)雖然比事先預期的選得好,但終究在形式上失去的參議院的主導權。此次改選不僅再次驗證了石破茂內閣在國內民意中聲望不振的現實,更進一步引發對首相去留的高度政治關注。即便石破茂不下臺,內閣改組也勢在必行。此外,「扭曲國會(ねじれ國會)」現象的重現,即,在野黨翻轉執政黨在參議院的主導權,使日本政局進一步陷入兩院對抗的不確定狀態。
日本經歷扭曲國會 多半出現三大困境
雖然石破茂首相在選前四處奔走、爲候選人助選不遺餘力,同時在對美談判中展現強硬姿態,堅拒美方要求日本開放農產品與汽車市場,甚至在4月2日美方宣佈24%關稅基礎上再次加碼至25%之際仍不讓步,但這一系列動作顯然未能扭轉其低迷的支持率。
根據選前民調,石破茂的不支持率一度超過支持率的35%以上,成爲執政聯盟候選人在各地選區苦戰的主因之一。
這樣的政治氛圍也讓石破茂的去留成爲選後最引人關注的問題。自民黨內部,包括麻生派等主要勢力,對其領導能力的質疑聲浪已浮上臺面。
在過往歷史中,首相因參議院敗選而引咎辭職的案例屢見不鮮。從1998年的橋本龍太郎於開票隔日請辭,到2007年安倍晉三拖延一個半月後下臺,皆顯示日本政治文化中「爲敗選負責」的潛在規範。如果石破茂以選擇承擔責任堅持留任,則將創下日本戰後第一位兩院大選敗選仍不下臺的首相。
儘管自民與公明聯盟在衆議院依舊掌握多數,理論上可維持政權穩定,然而參議院已被立憲民主黨等在野勢力掌控,日本國會正式進入「扭曲國會」的狀態。此種衆參兩院分屬不同政治陣營的局面,歷來造成法案推動的高度摩擦與政策延宕,爲首相與執政黨帶來治理困難。
觀察1989年以來的歷史經驗,日本在經歷扭曲國會時,多半出現三大困境:一是預算與重大法案難以通過;二是經濟改革與財政調整受到拖累;三是內閣更替頻繁,政局動盪。
2007年安倍政府在參議院受挫後,其社會保險與經濟政策屢遭否決,導致日本陷入低成長與高失業的雙重難題,影響市場信心與國民生活。此次參議院改選後,若立憲民主黨持續採取對抗姿態,亦可能導致類似的僵局。
▼自民黨內部,包括麻生派等主要勢力,對石破茂領導能力的質疑聲浪已浮上臺面。(圖/達志影像)
內政挑戰嚴峻、面臨美國雙重壓力 對日本政治穩定性的重大考驗
從此次選舉過程中可以得知,日本的內政挑戰尤爲嚴峻。當前最迫切的問題在於通膨與民生壓力,尤其物價高漲使得國民消費意願與實質購買力受創,這其實重演了2007年當時的經濟狀況;此外,移民與外籍勞工政策也引發爭議。中國人在日居留與社會融入問題,成爲政治與輿論焦點,影響日中關係的敏感神經。立憲民主黨雖在某些議題上對自民黨構成挑戰,但自身內部對移民與社會包容政策也非鐵板一塊,後續政策協調仍有待觀察。
對外方面,日本面對來自美國的雙重壓力亦難以喘息。川普政府雖在戰略上重視日美同盟,但在經貿政策上並未對日本寬容,反對自由貿易的傾向轉化爲關稅壓力,要求日本增加國防支出以減輕美方在亞太的負擔,也成爲石破內閣與白宮之間難以調和的歧見。
美日同盟固然穩固,但若日本政府無法妥善處理可能的國債高舉的問題,在經濟疲弱與國會分裂夾擊下,美方可能進一步懷疑日本承擔區域安全角色的能力。
另一方面,本次選舉異軍突起的「參政黨」雖在席次上不具主導地位,卻在對中政策上表態強硬,要求防止經濟過度依賴中國,並可能在國會中施壓政府提升對臺友好程度。
這對一向在對臺議題上低調務實的自民黨構成新挑戰,亦可能促使臺日關係的戰略思考進一步走向以中國爲針對性的安全合作。未來日本政府如何在日中的經濟問題與日臺的政治問題間取得平衡,將成爲外交政策的敏感指標。
從制度設計角度來看,參議院雖非組閣主體,但其對預算與重要法案擁有否決權,足以破壞執政黨的政策走向。在這樣的結構下,2025年的參議院改選對於整體執政結構的影響力不可低估。特別是在衆議院若因不信任案或政局動盪而提前解散的情況下,自民黨若再遭重挫,則2026年前日本政壇可能再現政權更迭的劇變。
2025年參議院選舉所展現的,不僅是一場對現任首相與執政聯盟的民意審判,更是一場對未來日本政治穩定性的重大考驗。石破茂的去留、國會的運作困境、美日貿易與安保談判的走勢、對中關係的再調整,以及臺灣因素在國會中被重新建構的政治意義,都將在未來幾個月內一一浮現。
此刻的日本,進入了一段內外交困的政局轉型期,唯有快速凝聚政治共識,纔可能避免重蹈過去扭曲國會下政策癱瘓的覆轍。
▼日本內政挑戰嚴峻。當前最迫切的問題在於通膨與民生壓力,尤其物價高漲使得國民消費意願與實質購買力受創,這重演了2007年當時的經濟狀況。(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