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有徑 微光成炬(暖聞熱評)
史 哲
【人物】“雙軌人生”的配送員
【故事】福建福州市鼓樓區五四路省體育中心門口,一輛小轎車撞上護欄,側翻在地。正忙着配送的曾兵衝進事故現場,擡車救人、給車滅火、協助交警暢通道路,事後悄然離開。爲像他一樣在福州打拼的外地人提供幫助,聯繫志願律師爲老鄉申請工傷認定,在臺風中救起被電動車撞倒的行人……“幫人和配送訂單一樣,分秒必爭。”騎手曾兵用行動詮釋了“平凡中的偉大”。
【點評】
午後的街頭,外賣騎手飛馳的身影串聯起千家萬戶的煙火氣。“趕時間”是騎手工作的常態,在繁忙工作之餘投身公益,對大多數從業者來說並非易事。正因如此,曾兵的選擇更顯得難能可貴。
一邊是配送時間要求,一邊是有人亟待援手,曾兵一次次選擇了後者——停下腳步,奔向需要幫助的人。解他人之困就是他心中的優先級。“上午跑配送、下午做公益”,一年多來,他發起的公益組織已服務來福州務工者超過1000人次。他說,做配送獲取報酬,是顧好“小家”;做公益發揮所長,能照顧“大家”。這何嘗不是家國情懷的一個微觀寫照。車輪丈量生計,腳步播撒善意,一個人的微光,亦可溫暖一羣人。
中華全國總工會數據顯示,我國以外賣騎手、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爲代表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達8400萬人,在全國職工中佔比超兩成。像曾兵一樣的身影,在新就業羣體中絕非孤例,他們正悄然成爲城市肌體中充滿活力的新“細胞”。
有人化身樂於助人的“小紅帽”,爲來往遊客指引方向;有人當起城市環境的“啄木鳥”,發現衛生死角、設施破損及時上報;有人成爲食品安全的“流動監督員”,守護着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他們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也是社會治理的“潛力股”。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作出“健全社會工作體制機制”等部署。依託社會工作機制,合理引導、有效激發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既能讓他們擁有更多成就感、獲得感,也有助於爲城市建設匯聚更多力量。
“我也願做公益,但具體怎麼參與,不懂‘門道’。”接受採訪的快遞小哥,道出許多熱心人的心聲。如何將“想參與”轉化爲“能參與”“易參與”?關鍵在於搭建便捷的橋樑,打通參與的“最後一公里”。
當前,各地正在積極探索、暢通路徑。廣東珠海,外賣騎手發現共享單車亂停放、攤販佔道經營,動動手指,通過小程序即可反映;河南三門峽,社區爲快遞員發放《觀察員友好地圖》和《實操指南》,發現交通、火災隱患,按流程就能輕鬆上報;安徽馬鞍山,社區“居民議事廳”向新就業羣體敞開大門,有建議當面提,騎手老劉“增設電動車充電樁”的建議被採納,成就感滿滿……降低參與門檻,簡化參與程序,豐富物質獎勵、精神嘉獎等正反饋機制,衆智衆力纔會不斷集聚。
當然,鼓勵大家廣泛參與社會治理,並不是要求每個人都成爲“曾兵”,而是爲每個人提供適合其特點的便捷參與渠道。當主人翁意識被悉心託舉,當更多善意在溫暖中傳遞,我們的家園將變得更加美好。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