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人力荒 東南亞學生成主力

新南向政策推動後,許多大學提供全額獎學金,吸引越南、印尼學生來臺,學生透過打工貼補生活費,也減輕部分餐飲業人力荒的壓力。示意圖。記者餘採瀅/攝影

生成式AI闖進校園!聯合新聞網正在調查「大學生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習慣」,誠摯邀請各科系大學、碩博士學生填寫問卷。 ➡️點擊填答

高職餐飲科近來招生名額減少,造成餐飲業人力荒加劇,據調查,近七成業者都面臨缺工壓力,月薪五萬仍招不到洗碗工,甚至因此歇業。近期不少餐廳迎來越南、印尼等國留學生加入餐飲業,有餐廳甚至七成服務生都是東南亞籍。

往年暑假期間,校園周邊商圈餐廳常大缺工,甚至全店只剩一個服務生苦撐。餐飲業者指出,近來人力荒略有翻轉,來臺的東南亞學生成爲重要的人力來源,改變餐飲打工市場。

臺中鬧區一家餐廳外場服務生幾乎都是東南亞學生,消費者點菜有疑問,就拿出寫好的卡片釐清菜色與需求。一中商圈的餐廳老闆表示,店內東南亞籍工讀生高達七成,工作認真、態度佳、流動率低,過去臺灣學生動輒請假、離職,這批生力軍加入後讓營運更穩定。

餐飲業者說,越南、印尼籍學生中文較不流利,業者替外籍服務生掛上「中文學習中」的識別牌,消費者多能體諒。另有店家購置錄音筆,把常用的點餐對話錄下來,或以代號重新設計菜單,讓外籍生迅速上手。

不過也有餐廳老闆提到,外籍生的宗教與文化背景不同,印尼學生週日要去教會,穆斯林學生不能接觸豬肉,齋戒月要特別調整排班,或在寒暑假返國探親,都需要事先安排。

餐飲業已與國內高中職、專科合作,包含高中職銜接科大的三加四產學合作專班,以及四年制科技大學的國際學生實習工讀計劃。僑光科大、慈明高中開設產學合作專班,與麥當勞、阿官集團等合作,每週安排四天實習、二天上課,畢業後可留臺工作。

修平科大觀光與餐飲管理系與漢來、瓦城等連鎖集團,以及地方特色餐廳合作,有學生實習後晉升儲備幹部。朝陽科大有五百名國際學生,入學第一年先學中文再產學合作,安排在超商、超市集團、燒肉、麻辣鍋連鎖餐廳等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