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日韓經驗思考「班班有鮮乳」 完善營養午餐法規 打好學童乳政策基礎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國人在7歲以上年齡層鈣質攝取均不足,且乳品攝取量遠低於建議量。 (攝影╱蔡佩靜)

【撰文╱黃嘉琳 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

日前接待一位來訪臺灣的日本小學營養教師,席間提到現今日本萬物齊漲,但午餐食材費凍漲,學校供餐現場的執行管理人員得精打細算餐費支出,愈來愈辛苦。日本營養師舉例,其他食材或許還有一些調節空間,但每天必須供應的鮮奶價格不菲,現已成爲餐費中價格最高的單品項支出了。

順着話題,我們聊到最近的臺灣「班班有鮮乳」政策風波,營養教師很驚訝地表示,原來臺灣的乳品供應並非每天,她很好奇我國學童午餐的鈣攝取標準,並且分享,日本營養午餐菜單裡鈣質攝取是以這一瓶約200毫升(ml)的牛奶來補足,如果不喝乳品,這一餐的鈣質攝取量不足,營養師會非常傷腦筋。然而,臺灣午餐設計裡並非天天有鮮奶,那麼鈣質攝取如何達標呢?

注:國人性別、年齡別平均鈣攝取量達建議量百分比,以第八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之鈣足夠攝取量(AI)爲計算依據。 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成果報告(2017~2020年)

九成臺灣人乳品吃不夠 人均鈣質攝取量僅建議值一半

我們找出臺灣學校營養午餐學生餐食營養攝取的標準給她看,跟日本的要求差不多。關於她的疑問,我們也曾向臺灣的學校營養師請益瞭解,臺灣營養師設計午餐菜單時,會盡可能地將高鈣來源食材納入三菜或四菜一湯當中,如含骨小魚乾、深綠葉蔬菜、方豆乾、黑芝麻等。當然,理論歸理論,臺灣實際執行起來的情況各地、各校必然不同。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近兩次「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成果報告」(2013~2016年、2017~2020年),7~12歲學童平均鈣質攝取量遠低於足夠量,而且7歲以上各年齡層最多隻達建議值的六成,可見國人的膳食營養素攝取量問題中以鈣攝取不足最爲嚴重。

衛福部國健署指出,我國50歲以上民衆骨質疏鬆的比例爲8.1%,調查發現國人每日鈣攝取量不足,19至44歲平均爲505毫克、44歲至65歲平均566毫克,僅達到建議攝取量1,000毫克的一半;對照調查成果中的乳品類食物一日攝取份數統計,成人每日乳品攝取量建議爲1.5到2份(360毫升至480毫升),可是近九成國人攝取量未達到1份,多數年齡層每日平均攝取量甚至僅有半份。

注:成人每日乳品建議攝取量1.5~2份(360~480毫升)。 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成果報告(2017~2020年)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