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足球培訓注意覈驗機構資質

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本報南京訊(記者薛晶晶)隨着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簡稱蘇超)火熱出圈,足球熱潮席捲青少年羣體,多地足球培訓機構的報名量大幅攀升。8月14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在選擇足球培訓服務時,應理性選擇培訓課程,重點核驗機構資質。

選擇足球培訓機構,資質覈驗是首要環節。家長首先要查看培訓機構是否具備《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營業執照》等法定資質證書,確保證照在有效期內,經營範圍明確包含足球培訓相關內容。家長可通過教育部指導開發的“校外培訓家長端”APP,查詢當地校外培訓機構的“黑白名單”,避開“黑名單”機構。其次,須覈實教練員資質,確認教練員持有國家認可的專科及以上學歷證書,具備與足球培訓項目相符的職業能力證明,並詳細瞭解教練員的專業背景、執教經驗等。最後,應實地考察訓練場地,《江蘇省青少年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規定,培訓機構應建立“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安全防範體系,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視頻監控保存時間應當不少於30日。

繳費環節須嚴守資金安全,防範風險。《江蘇省青少年體育類校外培訓機構管理辦法》規定,一次性培訓收費跨度不得超過3個月或60課時,且不得超過5000元,提前收取費用時不得早於培訓開始前1個月。家長在繳費時應謹慎選擇長期大額繳費,以防機構因經營不善出現資金鍊斷裂,導致無法正常提供服務。付款時要通過機構對公賬戶進行轉賬,並要求開具發票,切勿將費用轉入個人賬戶。警惕優惠套餐、限時折扣等營銷手段,避免因衝動消費引發糾紛。

繳費前務必與培訓機構簽訂正式書面合同,仔細閱讀合同條款,特別是培訓內容、課時安排、費用明細、退費條件及流程等核心內容。要在合同中明確約定退費比例、辦理時限及違約責任,拒絕“概不退還”“最終解釋權歸機構所有”等不公平格式條款。簽訂合同後須妥善保管合同文本及相關附件,一旦發生糾紛可作爲維權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