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促參司簡任技正蔡淑芬:有償PPP模式 提升促參率
財政部促參司簡任技正蔡淑芬。圖/王德爲
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促參)的核心精神,在於結合民間的創意、資金與效率,投入到公共建設中,以提升公共服務水準並促進社會環境的發展。
有別於傳統由政府編列預算、發包施工、單位營運的公共建設模式,促參是由民間來出資、興建、營運,並在營運一段時間後,再將公共建設轉回給政府。
促參有多種常見的合作模式,通常都包含由民間經營的環節。這是因爲有經營權才能收費,進而支應民間投入的興建與營運成本,達到自償性。
爲因應自償性不足的公共建設,財政部在111年修訂促參法,推動促參2.0,並引進政府有償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PPP)的機制。據促參法第9條之1,政府可透過有償方式取得公共服務,適用於考量有償PPP模式,包含污水下水道、環境污染防治、交通建設、社會及勞工福利,衛生福利及醫療設施等。爲強化促參,政府建立政院層級的促參提案平臺,以單一窗口專責運作平臺與受理政府與民間提案,並提供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