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英國國會演說 憶求學時光、籲臺英民主團結
前總統蔡英文今天應邀在英國國會,向友臺議員發表演說。她從個人在英國的求學經歷切入,延伸至臺灣與英國長年的合作及交流,並呼籲值此充滿變動、反民主勢力威脅日增的時代,臺英更應團結守護自由民主。
應臺英國會小組邀請,蔡英文倫敦時間14日晚間抵英國訪問,今天上午在國會宴會廳向英國國會上、下議院友臺議員發表演說。
蔡英文說,1980年代她曾在倫敦求學數年,英國對她產生深遠影響,她至今依然記得自己揹着沉甸甸的書包,走在倫敦街頭、探索這座城市。距上次造訪已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如今能重返這座承載她無數美好回憶的城市,蔡英文說,她感到意義非凡。
她說,當年在倫敦政經學院(LSE)求學,她從未想過未來能夠像今天這樣,站在英國國會上議院、在國會議員面前發表演說,她感到莫大榮幸。更重要的是,她今天是與堅定支持臺灣民主的好友齊聚一堂,這讓她倍感光榮。
許多今天出席歡迎酒會、聆聽蔡英文演說的國會議員及非政府組織、智庫等各界代表,歷年來曾造訪臺灣;臺英國會小組今年2月訪臺期間,也曾與蔡英文會晤。
蔡英文說,臺英合作近年已有具體、可觀的成果。以離岸風電爲例,英國的專業技術是推動臺灣成爲亞洲風電樞紐的重要力量。目前已有超過40家英國相關領域企業在臺灣設立據點,臺灣也是英國在亞太區域的最大風電市場。
此外,臺英2023年簽署「提升貿易伙伴關係協議」(ETP),有助臺英雙邊經濟夥伴關係發展,包括在再生能源、投資和數位貿易領域的合作。
蔡英文指出,當今全球局勢充滿不確定性,她相信各界會同意,臺英更應攜手合作,提升彼此的韌性與安全。反民主勢力日益利用自由開放的社會環境,運用假訊息及影響力操作,製造分裂。英國面臨的這類威脅日益升高,而臺灣是全球遭受此類攻擊最頻繁的國家。
不過,臺灣與英國皆具備對抗境外資訊操弄與干預(FIMI)的優秀能力,且持續交流經驗,以強化彼此的防禦。蔡英文提到,臺灣積極學習英國在策略溝通和創新工具應用的豐富經驗,同時也分享臺灣如何運用快速應變機制及協作網絡,促進正確資訊的傳播和媒體素養。
蔡英文強調,隨着人工智慧(AI)與社羣媒體放大相關威脅,臺英合作較以往任何時候更顯重要。民主制度是否健康,這與惡意影響能否被切斷、並確保民衆擁有可信賴的資訊環境,息息相關。
蔡英文指出,如今是全球民主面臨嚴峻考驗的時刻。身爲肩負人民託付的民意代表,「我們有責任守護自身民主制度,並與世界各地的民主國家團結一致」。
蔡英文話鋒一轉,向友臺英國國會議員表達敬意。去年11月,英國國會下議院在無異議的情況下通過動議,明確指出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從未提及臺灣」。蔡英文說,這項舉措對反制發生在臺灣海峽的冒進行爲至關重要,有助維持臺海此一國際貿易關鍵航道暢通無阻、確保區域和平穩定。
蔡英文表示,英國國會對臺灣的支持意義深遠。臺灣位處捍衛民主的第一線,儘管有來自強大鄰國的龐大壓力,臺灣從未動搖對民主價值的承諾。事實上,臺灣已證明,無論面臨多少挑戰,民主依然可以生存茁壯。
蔡英文強調,臺灣的存在、臺灣民衆的堅定意志,是嚇阻中國擴張野心的關鍵力量。臺灣不僅是民主堡壘,更是維繫區域和平穩定的安全基石。
蔡英文說,臺灣由衷感謝理念相近夥伴願挺身而出,捍衛與臺灣的共享價值。臺灣將持續爲區域安全與民主貢獻己力,並深化與其他民主國家的關係,以更有力應對各項挑戰、守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