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險公司一季度經營透視:頭部承包八成淨利潤 近七成企業成本率改善
當前,各家保險公司陸續披露2025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摘要。據統計,一季度,已披露相關數據的85家財險公司共實現保費收入5161.4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4%;85家公司合計實現淨利潤256.06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增66.91%。綜合來看,今年一季度財險公司業績表現優於市場同期,淨利潤增速超65%。
東吳證券研報認爲,2025年一季度大災較少利好財險公司降低賠付。據應急管理部數據,2025年一季度國內重大自然災害損失同比明顯減少,利好財險公司賠付支出的下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保費增速與盈利水平雙升的背後,行業馬太效應仍持續凸顯,頭部公司強者恆強,中小險企則在成本控制與業務轉型中艱難突圍。
頭部五家財險公司佔據八成淨利潤
從已披露償付能力報告摘要的險企來看,一季度淨利潤排名前五的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國壽財險和英大財險合計盈利超200億元,佔所有財險公司淨利潤的八成以上。其中,人保財險一季度盈利破百億,達到133.09億元,同比增長81.05%;平安財險實現淨利潤33.7億元,同比減少11.64%;太保財險實現淨利潤20.39億元,同比增加5.48%。
同時,85家公司中有70家今年一季度實現盈利,部分非上市險企在一季度表現突出。國壽財險以14.03億元淨利潤穩居非上市陣營首位;緊隨其後的是英大財險,一季度實現淨利潤7.59億元。非上市險企中,淨利潤增速最快的三家險企爲大地財險、中華聯合財險和富邦財險。其中,中華聯合財險淨利潤同比增長2977.78%,增速位列85家險企首位。大地財險和衆安在線淨利潤由負轉正,成爲扭虧爲盈的典型案例。
就保費份額而言,位列前三仍然是老三家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和太保財險,其中人保財險以1816.75億元的保費收入位列第一,同比增長了4.1%,位列第二的是平安財險,保費收入爲852.83億元,同比增長7.84%,太保財險位列第三,保費收入爲633.16億元,同比增長0.98%。
據測算,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三家公司合計保費收入爲3302.74億元,佔據行業64%的市場份額。
老三家之外,國壽財險以308.14億元的保費收入位列第二梯隊首位,成爲第二梯隊的中堅力量。衆安保險則憑藉互聯網保險優勢,保費收入達79.57億元,同比增長12.29%,成爲保費收入排名前十的財險公司中唯一一家取得雙位數增長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財險市場也有部分中小非上市險企實現逆勢增長。申能財險在接管天安財險資產後,保費收入環比增長16.09%,一季度以40.76億元保費排名行業第12位,已經成功擠入“腰部市場”。
與此同時,財險市場也在加速分化,市場另一端,燕趙財險、久隆財險等公司保費同比下滑超40%,部分中小險企因業務結構調整滯後或資源匱乏,面臨市場份額萎縮困境。
整體來看,財險公司中,保費正增長與負增長並存,行業前八名險企合計佔據82%的市場份額,尾部公司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
成本控制進一步改善
一季度,在保費穩定增長的同時,財險業整體業務成本控制狀況也進一步改善。
財險公司的業務成本控制狀況主要由綜合成本率來體現,綜合成本率越低說明財險公司盈利能力越強。如果綜合成本率高於100%,則意味着保費收入未能覆蓋支出,承保端面臨虧損。
一季度財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相較去年同期普遍降低,共57家公司的綜合成本率下降,26家公司綜合成本率同比表現上升,即68.67%的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有所改善。相比去年同期34家公司綜合成本率上升、47家公司綜合成本率下降的情況,成本控制實現進一步改善。
其中,國壽財險、英大財險等公司表現亮眼。國壽財險通過優化車險業務結構、提升非車險佔比,綜合成本率降至行業較低水平;衆安保險依託科技賦能,實現精準定價與風險控制,綜合成本率下降超5個百分點,推動承保端扭虧爲盈。
然而,中小非上市險企的成本壓力依然嚴峻。一季度依然有44家保險公司的綜合成本率位於100%以上,其中恆邦保險、前海財險等公司綜合成本率高達110%以上。
這意味着行業內超半數公司存在費用率居高不下或賠付管理低效的問題,仍需加強對成本和費用的管控。相比之下,頭部公司對於業務成本的把控和管理有着更爲顯著的優勢。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的綜合成本率都在100%以內。
資源分化倒逼轉型,降本增效成行業主旋律
整體而言,2025年一季度,財險行業虧損情況呈現顯著改善趨勢,85家披露數據的公司中,虧損企業數量從去年同期的29家減少至15家,合計虧損金額由8.04億元大幅收窄至1.6億元,同比改善幅度達80.1%,凸顯行業在成本控制與風險管控上的階段性成果。
然而,表面向好的數據下,行業仍面臨深層次轉型壓力:85家公司中有44家綜合成本率超過100%的盈虧平衡線,其中26家公司該指標同比上升,反映出車險綜改持續影響下,部分企業賠付率與費用率雙高問題未解,承保端盈利修復艱難;投資端亦不容樂觀,43家公司投資收益率下滑,59家綜合投資收益率下降,資本市場波動加劇與固收類資產收益下行,導致超六成企業投資收益縮水,尤其對依賴投資收益的中小險企形成雙重擠壓。
業內專家指出,馬太效應加劇的背後是資源與能力的雙重分化。大型財險公司由於品牌效應和渠道優勢,更容易吸引客戶,且擁有完善的運營體系和先進的技術支持,能夠實現高效的成本控制,而中小型財險公司規模較小,難以攤薄固定成本,運營成本相對較高,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此背景下,業內認爲,降本增效或成爲未來一段時期財險業轉型的核心任務。行業需從多維度協同推進降本增效,通過技術賦能與模式創新,實現從規模向效率驅動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