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米油鹽”AI聊兩會丨銀髮經濟如何實力“寵老”?

(原標題:“財米油鹽”AI聊兩會丨銀髮經濟如何實力“寵老”?)

“財米油鹽”AI聊兩會丨銀髮經濟如何實力“寵老”?(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3月5日提交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大力發展銀髮經濟。

“保守估計到2050年,銀髮經濟將至少提供1億個就業崗位,可見銀髮經濟蘊含着巨大的機遇,將爲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3月4日,在首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如是預測我國銀髮經濟發展。

銀髮經濟發展方興未艾,這個朝陽產業如何更好守護“夕陽紅”?跟隨“財米油鹽”在全國兩會尋找答案。

社區養老服務保障“老有所依”

“希望爸媽有更好的居住環境,也期待他們的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即將大學畢業的小徐告訴“財米油鹽”,父母不在身邊,自己常掛念他們今後的養老生活。

如何解決當前年輕人對於爸媽“異地養老”的顧慮?社區養老成爲“解題思路”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甘華田表示,社區居家養老作爲一種結合家庭照顧和社區服務的養老模式,因其能夠滿足老年人對家庭溫暖和社區支持的雙重需求而受到廣泛認可。

近年來,全國各地對於社區養老服務的實踐探索持續進行。上海打造集養老、助殘等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空間;江蘇發展“線上平臺+線下配送”等養老助餐服務模式;山東推出“護理服務包”破解居家養老的護理難題……民政部數據顯示,全國已建成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6.7萬個。

近期的新聞發佈會上,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將推動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擴大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依託社區爲居家養老提供有力支持,更好保障老有所養。

精神文化產品滿足“老有所樂”

“希望以後可以和姐妹去旅居,去海南或者別處養老。”面對“財米油鹽”的鏡頭,李阿姨暢聊她的“享老”計劃。

“我國老齡需求正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金李認爲,老年人日益豐富的精神需求,將會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壯大,進而形成一個需求供給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如今,利用退休時間奔赴更多“詩和遠方”,成爲越來越多老人的心聲。與此同時,相關高質量產品服務正在加速推出。

今年,銀髮旅遊列車在全國範圍陸續開行,其中包含加寬加厚臥鋪、專屬醫療護理區、景點“車等人”等許多適老化設計。國鐵集團表示,計劃到2027年形成“覆蓋全國、線路多樣、主題豐富、服務全面”的銀髮旅遊列車發展新格局,銀髮旅遊列車開行規模達到2500列以上。

科技創新發展助力“老有所養”

“希望養老機器人能幫我做飯,最好還能看病。”暢想未來養老生活,在公園鍛鍊的張阿姨這樣告訴“財米油鹽”。

隨着我國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等領域新興技術持續涌現,推動“智慧養老”成爲銀髮經濟的熱門賽道之一。

以養老機器人產業爲例,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24年中國養老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約79億元,未來5年將會以15%左右的複合增長率快速增長,預計到2029年,中國養老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159億元。

“新”風之下,智慧養老今年引起代表委員廣泛關注。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昝聖達希望將智能養老機器人列爲新質生產力發展重點方向;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戰略研究中心(ESG辦公室)主任周燕芳建議,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廣智能適老科技產品,推動居家照護服務實現智慧化監管,並建設全國統一的養老服務信息平臺。

近日,由我國牽頭制定的世界首個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正式發佈。“該項標準的實施將進一步引領打造養老機器人產業新賽道,助力創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曲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