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選讀》美國巨嬰還是臺商通病?臺積電遭集體訴訟背後
臺積電擴大投資美國,亞利桑那廠成爲重要指標,然臺積電卻面臨嚴重水土不服狀況,今年面臨超過30名美國員工(含前員工)發起集體訴訟。(圖/美聯社)
臺積電擴大投資美國,亞利桑那廠成爲重要指標,然臺積電卻面臨嚴重水土不服狀況,今年面臨超過30名美國員工(含前員工)發起集體訴訟,控訴臺積電歧視非亞裔員工,還出現職場霸凌與工安疏失等問題,然臺積電遭到集體訴訟的背後,不只突顯東西方巨大的文化差異,更顯示美國復興製造業的高難度。
根據訴訟資料顯示,美國員工指控臺積電總部HR部門優先篩選熟悉中文的應徵者履歷,在美國招募人才卻要求中文優先,招募活動僅使用中文發佈通知,美籍員工也抱怨經常被同事孤立,因爲同事只在他們面前說中文。
一位原告James Perry表示,臺籍基層經理曾說過歧視性言論,「我替你們感到羞恥,美國人太懶,不夠努力知識也不足,缺乏敬業精神。」除此之外,歧視行爲還包括,關鍵會議、工作文件使用中文,美國員工的出色表現被低估,考覈也比較嚴格,導致其晉升機會減少等。
另一名原告Antonio Fisher是美國退伍軍人,來臺受訓期間因爲身高加上舊傷無法搭乘公車,公司拒絕提供計程車服務,他只好騎乘機車上班,沒想到一次車禍意外受傷,臺積電也未派人協助翻譯。
Antonio Fisher還提到,長期遭到一名男性主管拍打屁股性騷擾,不恰當的性玩笑在臺籍男性員工之間很常見。訴訟內容寫道,「Fisher先生儘管比一些臺籍員工受過更高教育且更有經驗卻被輕視,彷彿他不如臺籍員工或很愚蠢。」
亞利桑那廠實驗室技術員Jyni Wyse則指控,工作期間不慎吸入化學物質導致呼吸困難心跳加速,但臺積電護理師竟然拒絕撥打911緊急電話,Jyni Wyse被迫自行駕車就醫。
針對指控,臺積電僅強調,不評論訴訟細節,強調公司致力於提供安全、友善且包容的工作環境,併爲其全球團隊,特別是亞利桑那州廠的團隊感到自豪,希望將該廠發展成爲美國半導體制造的領先中心。
臺積電赴美遭遇的重重挑戰,突顯巨大的文化差異,臺商那一套終究無法被歐美接受,調整方法保持彈性是必要行動,美國想要復興製造業也是知易行難,在激烈的產業競爭下,臺積電設下超高營運目標是必然,崇尚自由的民族性自然難以融入軍事化管理的製造業,畢竟當初「成本高、效率差」就是製造業離開美國的原因。
美國總統川普想要製造業重回美國,徹底顛覆全球化特性,招募人才一直是外商製造業的痛楚,臺商想要在美國生存,美國想要製造業榮光,勞資雙方必須放下成見,纔有可能兩全其美,完成重新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