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選讀》「被看輕的王牌」讓川普縮了 北京如何命中歐美痛點?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圖右)與美國總統川普(圖左)的交鋒,牽動全球政經局勢發展。圖爲2019年G20領袖高峰會的川習會面。(資料照/美聯社)

美中結束第二輪貿易談判,雙方關係不再像關稅戰初期劍拔弩張,彼此讓步修復關係。此次談判,大陸稀土管制是重要議題,出乎意料的王牌打中美國痛點,海嘯第一排的汽車業受到劇烈衝擊,究竟大陸稀土產業有多強?汽車業又有什麼核心環節被掌握?一文讓您掌握。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顯示,去年大陸稀土儲量爲4400萬噸,約佔全球的49%,年產量27萬噸佔全球的69.2%,更重要的是,大陸控制全球超過90%的稀土精煉市場,壟斷超過90%的釹鐵硼磁鐵產量,等於掌握電動車驅動系統的關鍵材料供應。

大陸將釤、釓、鋱、鏑、鑥、鈧、釔等七種稀土元素列入出口管制清單,若想出口含有這些稀土的產品,都必須申請出口許可,說明最終用途與客戶資訊,以此反擊美國。

此舉影響全球供應鏈,用量大的航天、國防及汽車產業成爲第一波衝擊的對象,就連熱門的AI產業與機器人也躲不過,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表示,由於大陸的稀土出口管制,影響旗下「擎天柱」人形機器人的生產進度。

摩根士丹利預估,一臺人形機器人會花費0.9公斤的稀土金屬,幾乎與電動車的需求相當,代表未來可能催生價值8000億美元的市場需求。

稀土開採、精煉技術需要時間發展,且技術門檻高,高污染的產業也難取得共識,各國不容易在短時間尋找大陸之外的替代方案,稀土牌成爲大陸很好的談判武器,且事實已經證明效果顯著。

大陸發動稀土管制,罕見讓全球汽車業同時跳腳,美國與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接連發聲,稀土供應危機將使汽車供應鏈斷鏈,隨着庫存耗盡,可能導致工廠與生產線關閉。

尤其現在汽車市場向電動車傾斜,需要的稀土產量又比傳統燃油汽車多,大陸此舉影響層面更爲廣泛,果然美中雙方敘述就稀土供應達成共識,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大陸將開放磁鐵與稀土供應,美國則會開放大陸留學生繼續使用美國的高教資源。

另有專家認爲,汽車業的即時生產(Just in Time)模式是造成稀土供應出現缺口就爆發斷鏈危機的主要原因,汽車製造商手上通常只有最低限度的零件材料庫存,以降低成本壓力,利潤最大化。

此方法在全球貿易和平時期能發揮最大的效果,但隨着地緣政治升溫,貿易壁壘趨勢,全球化瀕臨瓦解,汽車業的即時生產模式也出現負面衝擊,一旦上游零件供應出狀況,生產線就會陷入停擺,疫情期間汽車業也曾出現斷鏈危機。

歸根結底,全球化貿易的本質是基於比較優勢的互利交換,貿易戰或關稅戰沒有最終贏家,覆巢之下無完卵,能否優先考量人民利益,而非自身的政治利益,考驗執政者的智慧,更是「政治家」與「政客」的最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