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劃法》影響9縣市文化預算下降!黃牛裁罰將研議修法更精準

▲文化部召開「2025全國文化機關主管會報」,邀集各縣市文化局(處)首長出席,共同交流文化政策。(圖/文化部)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文化部今(13)日於國家鐵道博物館召開「2025全國文化機關(構)主管會報」,邀集全臺各縣市文化局、處首長,共同針對文化相關政策討論。其中《財劃法》修法影響也成爲焦點,連江縣表示成了「犧牲品」,文化部也估算將影響9縣市預算分配「低於往年」。另針對「打擊黃牛」,桃園市也提出修法建議,期望更精準打擊大型黃牛。

文化部今日召開「2025全國文化機關(構)主管會報」,邀集各縣市文化局(處)首長出席,共同交流包含文化幣、臺灣文博會、臺語家庭等政策推動情形及協力事項,期許中央、地方共同合作,打造「文化臺灣」。

▲文化部期許中央、地方共同合作,打造「文化臺灣」。(圖/文化部)

交流互動時,《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後的影響,也不意外成爲討論的焦點,連江縣政府文化處長吳曉雲提到,連江縣是這次財劃法修法的「犧牲者」,預算不僅沒有增加還減少,期盼文化部考量連江縣的處境提供協助。李遠迴應,《財劃法》修法後補助款的分配,不僅中央預算也受到影響,對文化部來說亦是相當困擾的議題。

文化部次長徐宜君則補充,受目前計算公式影響,將有9個縣市整體預算分配可能低於往年預算,考量一般性補助款經常讓文化成爲各縣市施政優先順序最後的項目,文化部仍然會持續盡力爭取,透過具競爭型精神的政策性補助,支持各縣市在文化政策上的推動,確保文化平權的落實。 針對演唱會黃牛票議題,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副局長唐連成提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修法建議,希望裁罰標準更精準打擊具真正強烈違法性的大型黃牛,對違法性甚輕的年輕學子能網開一面。

文化部肯定桃園市針對黃牛檢舉、裁罰已率先建立內部機制,並補充人力,對於修法建議除已納入研議,在未完成修法前,文化部仍將持續加強針對青年、學生族羣的宣導,並建議地方政府可依《行政罰法》相關規定,在《文創法》裁罰額度範圍內,衡酌個案事實裁處。

▲文化幣明年(2026)預計擴大13-22歲全面發放「每人1200點」。(資料照/記者林育綾攝)

而針對「文化幣」,今年首度試辦13-15歲每人600點,預估到年底有超過15億元的文化幣直接注入出版、表演藝術、視覺藝術、電影等藝文產業。文化部已提出,明年(2026)全面發放13-22歲「每人1200點文化幣」預算爭取,並獲行政院同意編列,亦即將有超過200萬青年加入藝文消費市場。李遠表示,文化幣及配搭的青年席位等政策,讓許多青年第一次走進劇場、走進博物館或美術館,文化幣至今累積的大數據亦提供各縣市、藝文產業文化發展的重要參考,例如從至今領取率最高的嘉義縣(82%)、新北市(81%)、基隆市(80%)、彰化縣(80%)來看,即使藝文資源相對不豐的6都以外縣市,仍能透過地方政府的宣傳、辦理青年體驗活動等方式,創造高領取率。

李遠在會中也提到,今年「臺灣文博會」參觀人次達65萬人次,商展總交易金額13.5億元,較去年成長12.5%。文化部規劃明(2026)年擴大辦理臺灣文博會,邀請地方政府設置地方文創館,並結合文博會「策展概念」選品,透過大會整體行銷,推薦在地優質文創品,展現臺灣多元文化風貌,帶動臺灣文創產業的國際交流及發展。

會中也報告語言政策推動成果,李遠指出,文化部自2024年推動「臺語家庭計劃」,讓語言學習迴歸家庭互動,全臺已設190個推廣點、逾8萬人次參與。他強調,「語言乘載文化,沒有語言,文化也就消失」,文化部將持續推動各國家語言的保存與發展。

▲文化部召開「2025全國文化機關(構)主管會報」,期望中央與地方攜手。(圖/文化部)

各縣市也提出藝文場館維管營運、平臺資源分享、跨域整合等構想,李遠最後以「國家鐵道博物館」與「空總」全區保存爲例,強調文化設施已成爲「國家戰略資產」,文化部將持續協助各縣市重建文化生活圈,期待大家回到各縣市時要記得「文化可以做得事情真的很多」,中央與地方可攜手「讓文化成爲國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