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劃法修法竹市有意見 上繳國稅最高盼合理分配稅款

新竹市政府表示,新竹市長期承受科學園區帶來的各項外部成本,且竹市人均上繳國稅最高,但配回率全國最低,造成預算結構僵化,市政建設難以大幅推展,急需合理統籌分配稅款挹注。記者黃羿馨/攝影

財政部昨邀集地方政府討論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方向,除臺北市、新竹市,多數地方政府支持財政部規畫的分配指標和權重。竹市府表示,竹市人均上繳國稅最高,但配回率全國最低,造成預算結構僵化,市政建設難以大幅推展,急需合理統籌分配稅款挹注。

新竹市財政處說明,目前一般性補助款及統籌分配稅款以彌補基本財政收支差短爲原則,導致新竹市長期以來人均上繳國稅最高,但配回率卻爲全國最低,造成預算結構僵化,市政建設難以大幅推展。

此外,新竹市長期承受科學園區帶來的各項外部成本,市民面臨嚴重交通壅塞,以及因人口暴增導致園區周邊學童無法就近入學的困境。對於創稅能力高的市民而言,這樣的生活條件極不合理,彷彿淪爲「二等公民」。因此,新竹市急需合理的統籌分配稅款挹注市政需求,以解決市民長期面臨的交通、教育及生活問題,更進一步帶動竹市整體經濟發展。

市府強調,立法院三讀通過的財劃法修正案已具備完整規畫,若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劃分仍需再檢討,應同步考量地方政府組織編制及員額放寬,纔能有效擴大執行量能。市府建議可在此基礎上討論,並於115年度起執行立院通過版本,以加速城市升級、優化生活品質,讓新竹市民獲得公平合理的對待。

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指出,立法院去年12月20日三讀通過的財劃法修正案,擴大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的財源,提升地方政府財政自主性,對改善地方預算結構及落實地方自治具有重大助益,並能有效加速地方建設。

邱臣遠也呼籲修正案應儘速實施,並承諾市府將妥善運用新增財源,逐步解決新竹市長期承受的科學園區外部成本問題,例如校舍不足及交通壅塞等,市府初步規畫新增財源將優先用於大新竹輕軌建設、危險路口改善等交通建設,以及老舊校舍拆除重建、污水下水道工程、道路橋樑改善及路面養護等基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