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紅:遊客抱怨古鎮“同質化”,反感的是什麼

來源:環球時報

近年來,國內大量古鎮陷入“千鎮一面”的同質化窘境和運營困境。據媒體調查,全國2800多座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古城鎮中,相當比例處於空城、半空城或運營不利狀態。這種同質化體現在空間設計模板化、業態引入單一化、文化體驗淺表化、場景消費喧囂化、營銷宣傳低俗化等方面,根源則在於地方政府追求政績、規劃不足盲目投資,資本裹挾開發商快速逐利,項目“重建設輕運營”,文化內核缺失,缺乏長效投資機制及利益分配不均等。​

打造有持久影響力的古鎮,首先要激活文化基因,明確差異化定位。距美國西雅圖兩個半小時車程的萊文沃思小鎮,以濃郁的巴伐利亞建築和風情聞名,主街房屋外立面繪有德國傳統民俗畫,胡桃夾子博物館、德國美食餐廳及創意櫥窗,營造出沉浸式歐洲氛圍。小鎮每年舉辦啤酒節、戲劇表演等德國風情活動,吸引全球超過150萬遊客。​

國內的烏鎮也是成功案例。擁有1300年建鎮史的烏鎮,通過傳統、度假、文化、會展的定位,集古蹟、手工作坊、民俗風情於一體,構建起觀光與度假功能兼具的旅遊目的地。它系統梳理皮影戲、藍印花布、姑嫂餅製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開設藍印花布手作工坊,讓遊客參與圖案設計、染布製作。發掘自身文化底蘊並恰當轉化呈現,是烏鎮旅遊熱度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其次,古鎮規劃需重視當地居民利益,鼓勵社區參與。美國鼓勵當地居民參與小鎮商業運營,設立“文化保護基金”,分出部分商戶租金用於本地非遺傳承;德國允許居民在遵循整體風貌的前提下參與單體建築設計,扶持傳統手工藝作坊;英國通過政府補貼修繕歷史建築,推動社區文化發展。​

烏鎮在這方面同樣可圈可點。東柵保留了1.2萬當地居民的生活場景,以及修真觀古戲臺、匯源當鋪等明清建築,力求展示“活着的古鎮”的文化原真性。同時,烏鎮設立了“居民共享機制”,讓當地居民以房屋入股或租賃形式參與經營,既共享旅遊發展紅利,又增強了居民參與文化保護的驅動力。​

再次,針對最爲遊客詬病的“過度商業化”問題,古鎮應推動業態創新,強化科學管理。

烏鎮西柵經過整體商業化改造,開設木心美術館、烏鎮大劇院等文化場館,推出水巷燈影、露天電影等夜遊項目及戲劇節、藝術展等活動,滿足Z世代和高淨值人羣需求。在管理上,由烏鎮旅遊股份公司統一運營,憑藉《商戶准入負面清單》管控同質化商鋪。儘管票價達150元,但景區內明清建築修舊如舊,管線埋地、招牌仿古,空調外機隱蔽安裝;業態上杜絕同質化小商品與全國統一小吃,保留姑嫂餅等本土美食,嚴格控制商鋪密度,無高音喇叭叫賣、拉客宰客現象。景區在細節上也頗爲用心,如規定糉子大小、餛飩數量,酒吧分時段限音,遊客醉酒有專人護送等。​

最後,實現可持續運營需要創新品牌營銷,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改變“強行政干預,弱市場應對” 的狀況。如美國納帕谷葡萄酒小鎮就建立了統一官網和社交媒體營銷體系,結合節慶活動打造家庭旅遊度假目的地;英國藉助影視取景地和文化活動吸引遊客,塑造“英倫鄉村”品牌;法國格拉斯小鎮則推出“香水+藝術+節慶”主題路線,還會借戛納國際電影節提升知名度。​

國內南潯古鎮的營銷頗爲出彩。2023年初向全球遊客免費開放古鎮街區,2024年底推出“全域住宿、全景免費”,入住合作酒店的遊客可免費遊覽六大收費景點,享受商家專屬優惠。古鎮還開發了民俗體驗、非遺文創、特色美食等系列產品,推出定勝糕製作、湖筆製作、漢服穿戴等體驗項目。87家特色餐飲和網紅民宿針對境外遊客偏好,提供中英文“景區支付服務導覽圖”、“即買即退”退稅服務、雙語服務及外卡支付等便利,2025 年一季度境外遊客量同比增長 302%,有效強化了“既古老又時髦”的品牌形象。

“同質化”並非古鎮遇冷的根本原因。遊客抱怨“千鎮一面”,反感的不是普遍的優質服務或相似的自然或人文風光,而是過度商業化等弊病在各地古鎮如出一轍地蔓延。因此,破局古鎮人氣不旺的關鍵,在於從規劃源頭避免“弊病同質化”,在經營中花心思、下功夫,真正植入有價值的文化內核與人性化服務。(作者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旅遊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