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管AUM 民銀跑贏公股銀
八家公股銀辦理金錢信託及店頭結構型商品等財管業務的AUM,逐年穩定成長,但成長幅度與民營銀行相比仍較低。圖/本報資料照片
銀行業財管AUM概況
公股銀行積極衝刺財富管理業務,高資產客戶資產管理規模(AUM)更在所有銀行中名列前茅。立法院預算中心最新報告指出,金管會推動財管2.0以來,截至2025年3月底,公股銀高資產客戶AUM佔整體比率多在5成以上,八家公股銀辦理金錢信託及店頭結構型商品等財管業務的AUM,逐年穩定成長,但成長幅度與民營銀行相比仍較低。
包括兆豐、第一及合庫銀陸續在2021年開辦高資產財管業務,華銀則在2024年開辦。據金管會提供資料,2021年公股銀高資產客戶AUM僅27.01%,隔年即大幅攀升至53.21%,2023年、2024年維持在5成以上,2025年3月佔比略降至49.95%。
從整體公股銀財管業務AUM來看,近年大多呈現穩定成長趨勢,但增幅不及民營銀,也導致公股銀財管業務AUM佔整體銀行業的比率逐年下降。立院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底,八家公股銀財管業務AUM合計達1兆8,278億元,較2019年底成長5,504億元,增幅來到43.09%,卻仍低於民營銀同期間的增幅79.74%,市佔率亦從2019年25.9%下滑至2025年3月底的21.77%。
報告並指出,公股銀2021年至2025年3月財管業務手續費淨收益大致呈現增加,但多數公股銀該項業務收益對獲利貢獻度,低於與其權益及資產總額相當的民營銀。
綜合財政部國庫署、各銀行財報及法說會公開數據等資料,2021年至2024年度財管淨手收,臺灣企銀逐年穩定成長,其餘七家公股銀2022年雖較2021年減少,但2023年、2024年起皆已陸續反轉攀升;另2025年截至3月底止,8家公股銀財管淨手收皆較2024年同期增加,增幅介於3.18~111.76%間,整體呈現成長態勢。
就財管收益佔淨收益比率,分析財管業務對各銀行獲利貢獻度,於2021~2024年間,公股銀介於1.06~13.55%間,同期間權益及資產總額相當的四家民營銀包括中信銀行、國泰世華銀行、臺北富邦銀行及玉山銀行等,則介於13.62~23.03%間,顯示公股銀相對較低;2025年截至3月底,除華銀及臺企銀較顯著增加外,其餘六家公股銀比率雖有成長,表現仍遜於這四家民營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