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販1招分辨臺灣還是進口洋蔥 要耐放得選它

進口洋蔥圓又亮,水分少但耐放。(圖:Shutterstock/達志)

洋蔥含有大量有機硫化物,有防癌的效果,菜販廖炯程分享,臺灣洋蔥跟進口洋蔥的分辨方法,臺灣洋蔥是水滴形,水分和甜度高,進口洋蔥則又圓又亮,雖然水分少又硬,但更耐放,買一袋能放一個禮拜,各有優缺點。

臺灣洋蔥是水滴狀、水分多又甜,但容易發黴。(資料照)

菜販廖炯程昨天在臉書發文,很多主婦詢問,進口洋蔥跟臺灣洋蔥怎麼分辨。他指出,進口洋蔥的特徵是又圓又亮、硬梆梆、水分少、耐放;臺灣的洋蔥則是水滴形,汁多、甜度高、辛辣度高。

菜販廖炯程進一步分析,洋蔥要買臺灣產還是進口的,重點是看要拿它來做什麼,由於臺灣本土洋蔥水分高、甜度高,且辛辣度也夠,因此都會建議大家買臺灣洋蔥,但這不代表進口洋蔥不好,進口洋蔥有它的使用方式,像是早餐店或營業用的店家就喜歡買進口洋蔥,水分更少、更耐放,一次買一袋能放一個禮拜。

貼文PO出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臺灣洋蔥外醜內香,生吃配肉很甜、微辣超讚,泡水變不辣」、「以前都買國外的,買完一次醜醜的才知道它的好」,也有人指出「臺灣洋蔥很快就爛了,還是進口洋蔥耐放」、「怪不得我之前在恆春買一袋洋蔥,雖然很甜很嫩很好吃,可是放常溫一週後居然爛掉髮黴,好可惜」,還有內行人分享讓洋蔥不發黴的方法,可用網袋裝着,吊在通風處保持透氣,若要冷藏,要放進紙袋再冰,如果外層溼溼的要先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