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40歲就出現老花? 醫揭「5大徵兆」千萬別瞇眼看東西

40歲過後,看近物開始吃力,甚至必須拿掉近視眼鏡看書,代表老花眼報到了。圖/123RF

一名臨牀患者林小姐,年輕時曾做過近視雷射,但隨着年齡增長以及長時間使用3C產品,閱讀、看電腦變得吃力,有時會產生頭痛、噁心症狀,雖然自覺有老花眼卻不想戴上矯正眼鏡。醫師提醒,民衆因逃避心態遲遲不肯面對老花事實,持續習慣模糊視野,恐忽視乾眼症、白內障、黃斑部病變徵兆。

臺灣眼視光醫學會理事長張朝凱表示,眼睛大約在40至45歲左右開始老化,眼部組織也逐漸退化並影響調節功能。臨牀上,許多民衆初被診斷出老花時都會十分訝異,不敢置信才40幾歲就老花,更有人因逃避心態遲遲不肯面對現實,反而長期將就看不清楚的現況,影響生活品質。

老花眼的好發年齡在40至45歲之間,現代人手機、平板不離手,導致睫狀肌長期緊繃提早失去彈性,無法有效調節焦距,有些人不到40歲就已有老花眼。張朝凱提醒,看近距離的東西模糊、視覺轉換延遲、眼睛容易疲勞酸澀、光線昏暗時症狀加劇、伴隨頭暈及頭痛,可能都是老花提早報到的徵兆。

臺灣2025年正式邁向超高齡社會,根據統計,40歲以上人口已突破1300萬,佔全國一半,其中每2人就有1人受老花困擾。根據臨牀資料,許多熟齡民衆同時罹兩種以上的眼疾 ,張朝凱強調,及早處置、避免惡化是關鍵。

眼科醫師林宜鴻提醒,老花眼一開始較難被察覺,多數民衆都以爲只是暫時現象,可能瞇眼或是讓眼睛休息就會得到緩解。但靠「瞇眼硬撐」不能解決老花困擾,長期強迫睫狀肌用力恐加劇頭痛、肩頸痠痛等情形,更可能會影響工作表現,讓生活品質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