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雙眼,看穿“神醫”騙局(民生觀)
陸凡冰
公衆擦亮雙眼、平臺守土有責、監管持續發力,才能讓“神醫”無處遁形、讓謠言無縫可鑽、讓傳統醫藥文化真正惠及民生
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在新聞發佈會上提示公衆警惕“傳統文化綁架”現象,撕開了“神醫”騙局的外衣:集體“違背祖訓”並公佈“祖傳秘方”,套路背後是統一的腳本,賣藥牟利是目的。
類似騙局屢見不鮮:幾十個“專家”組成“神醫宇宙”,給“神藥秘方”打廣告,北京鶴年堂中醫醫院原名譽院長張文榮,以“治一個好一個”的臺詞忽悠老百姓;自稱“清代御醫第七代傳人”“中藥提速第一人”的黃亞軍,虛構專家資質,以“化毒化栓”的誇張宣傳售賣藥酒,形成一條頂着“中醫養生”名頭的營銷產業鏈……這些騙局主要鎖定老年羣體,利用老年人對慢性病的焦慮心理和對正規醫療的信息差,炮製“不用手術”“在家輕鬆治病”等話術,編織出虛幻的健康希望。
騙局的危害已超越經濟損失。放棄正規治療輕信“祖傳秘方”而延誤病情,服用過量藥酒導致併發症,嚴重危害使用者的健康。“祖傳秘方”“中醫世家”淪爲騙術標籤,亦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正規中醫在公衆眼中的形象受損,發展空間被擠佔。
“包治百病”違背醫學常識。牢記這一點,不難識破騙局。如果發現健康謠言或者遇到無法辨別真僞的健康信息,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的“闢謠平臺”進行舉報和檢索。子女不妨多關注父母的消費動態,幫助他們更新健康認知,科普“慢性病需規範治療”的常識,教他們使用“闢謠平臺”。
平臺要當好“守門員”。短視頻平臺和電商平臺,可以通過敏感詞和資質篩查,對“根治”“神醫”等話術自動攔截,強制公示藥品批准文號,下架誇大產品功效的相關內容,補足審覈短板。
監管部門保持高壓態勢,建立跨部門聯動機制,依法嚴懲虛假宣傳等行爲,全方位打擊背後的產業鏈。中醫藥信息的傳播規範也需要完善,傳統文化豈能成爲商業欺詐的包裝?
公衆擦亮雙眼、平臺守土有責、監管持續發力,才能讓“神醫”無處遁形、讓謠言無縫可鑽、讓傳統醫藥文化真正惠及民生。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8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