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除“校園表白牆”上的污跡

“校園表白牆”是學生之間信息互通、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在學生羣體中應用廣泛。該社交平臺多以聊天羣、獨立主頁、小程序等形式存在,爲學生髮布表白交友、提問求助、吐槽提醒、遺失物招領、閒置物品交易、兼職招聘等校園熱門信息。近日,記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檢察院採訪時瞭解到,該院在辦理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時,發現這類平臺潛藏的風險。

“我們在辦理一起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發現,該案中的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是通過‘校園表白牆’相識的。爲了進一步查明案件線索,我們詳細覈查了‘校園表白牆’的發佈內容。”天山區檢察院檢察官路登輝向記者介紹,“校園表白牆”上隨處可見黑網吧、KTV的地址,軟色情圖片、未成年人抽菸喝酒的照片,甚至還有大量侮辱謾罵信息。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平臺既沒有實名認證機制,也沒有內容審覈機制,誰都可以隨意註冊、發言,不僅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也嚴重威脅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爲了給孩子們打造一個清朗的網絡環境,2024年5月,天山區檢察院針對“校園表白牆”亂象啓動全面調查,通過校園實地走訪、瀏覽問題平臺相關內容等多種方式,路登輝發現這些平臺賬號的持有人大多是校外人員,他們通過吸引學生加入平臺、收取費用等方式獲取經濟利益。目前,平臺尚處於監管“盲區”。

同年10月,天山區檢察院向網信、公安、教育部門制發公益訴訟檢察建議,建議上述部門就相關問題開展專項整治,強化網絡安全協同治理。收到檢察建議後,公安機關約談了賬號運營者,要求其刪除不良網絡信息或註銷賬號,共整治整改相關賬號11個。網信部門將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納入日常監管,予以重點關注,並聯合天山區檢察院開展網絡普法直播活動。教育部門引導學校以校方名義建立新的社交平臺,指派專人負責平臺發佈內容管理與審覈,爲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綠色網絡交流平臺。

“爲了形成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長效合力,我院和網信、公安、教育部門共同建立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協作機制。”路登輝介紹,該協作機制中明確了各部門的具體職責,爲常態化開展未成年人網絡安全隱患排查打下了基礎。

今年3月,天山區檢察院對該案開展整改“回頭看”時發現,校園網絡環境已發生顯著變化:原來的11個問題賬號全部完成清理整改,學校新建立的官方社交平臺採用“學號綁定+人工審覈”方式規範運行,大大減少了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以前總擔心孩子在網上接觸不良信息,現在進入校園社交平臺要經過審覈,降低了孩子接觸不良信息的概率。作爲老師,我心裡踏實多了。”烏魯木齊市第八十中學的老師向路登輝表示。

(來源: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