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無法商業化落地的事
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擎朗智能創始人兼CEO李通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期間,左側的輪式機器人XMAN-R1展示醫院場景下的分揀能力,舞臺中央的XMAN-F1在做自我介紹,而右側機器人爆米花場景總是圍滿觀衆……展臺上除了輪式、雙足類通用人形機器人,還有遞送類、清潔類給擎朗智能打下江山的專用服務機器人,100平方米的展臺構成了李通眼中通用+專用機器人共同協作的未來世界。
作爲穿越服務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時代的代表,李通對行業的起伏更爲淡定,也不迷信於某個場景,他的法則是“先垂類再全才”“爲市場服務”。他表示:“其實整個機器人行業是經歷過波峰波谷式的波動的,今年就屬於大家非常關注的熱點,我們更呼籲大家都保持平常心。因爲(機器人)是需要持續投入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要因爲波峰或者波谷發生太大的改變。”
不過,如何讓機器人走出實驗室,進行商業化落地,目前成爲衆多企業思考的問題。對此,李通表示,企業從第一天開始就應該明確,其不是個科研機構,第一天就必須爲市場服務。“如果說,該企業研發的機器人不爲市場服務,我認爲這家企業大概率很難生存下去,這是必然的。”李通直言。同時,他認爲,在實現N合一的通用人形機器人之前,可以先將垂類機器人崗位化,最終目標是全通用。“大家理解的通用機器人進入家庭至少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長,但我補充一點,一些崗位化的垂類通用機器人,可能不需要那麼久。”
據瞭解,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擎朗智能推出XMAN系列類人機器人,包括雙足類人形和輪式類人形,這兩款型號分別適用於服務場景中的一些應用。例如,該機器人可實現在醫院分揀藥品、分揀檢測的試劑,在餐廳做漢堡、爆米花甚至當酒保。
此外,對於垂類機器人的市場前景,李通表示,以擎朗智能爲例,目前的訂單增長很快,特別是在海外市場,至少實現五成的增長。“在海外商業化落地時,我們採用僱傭制,就是客戶僱用一個機器人,其價格爲當地人力成本的1/3到1/2,這樣大規模使用,一定是比較划算的。”他說。李通認爲,隨着整個機器人成本的不斷下降,以及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最終行至拐點時,機器人便將開始大規模落地。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