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稀土!中國大陸還有這三種領域能掐住美國咽喉
北京反制華府貿易戰的籌碼不只稀土,還有成熟製程晶片、鋰離子電池及製藥原料。路透
中國大陸威脅的稀土管制,已展現把主宰全球供應鏈「武器化」的能力,儘管美中上週達成關稅與稀土管制休兵協議,但其實北京的籌碼卻不只稀土,美國媒體盤點還有成熟製程晶片、鋰離子電池及製藥原料,這些主導地位都是植基於過去數十年的產業政策。
鋰離子電池:廣泛應用於電動車、能源儲存及消費電子產品,掌握電池的國家能在汽車科技和綠色能源領域獲得優勢,而目前全球最大的兩家電池生產商都是中國大陸企業:寧德時代(CATL)和比亞迪(BYD)。
即使電池是在其他地方製造,內部也包含有大量的中國大陸產品。顧問業者Benchmark礦業情報公司數據顯示,中國大陸供應商生產79%的電池陰極材料、92%的陽極材料,中國大陸生產商在精煉化學鋰市場的佔有率達63%。並掌控80%的精煉鈷和98%的精煉石墨供應。
中國大陸今年已採取行動以確保技術不會外泄,7月宣佈要求若要把特定與鋰離子電池相關的技術轉移到海外,必須申請許可證,10月也開始要求特定某些製造設備和陰極材料出口,要申請出口許可。
成熟製程晶片:中國大陸目前的成熟製程半導體產能約佔全球三分之一,這些晶片的製造技術雖比先進晶片容易,但對汽車、消費電子產品及國防等產業來說,這些晶片至關重要,近來安世半導體(Nexperia)事件造成的供應干擾,衝擊全球汽車生產,便能窺見。
此外,中國大陸也掌控廣泛用於半導體產品的鎵(Gallium)和鍺(Germanium)等礦物。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資料顯示,中國去年的鎵產量佔全球99%,且是全球最大的鍺生產國。
製藥原料:美國藥局販售的藥品或非處方藥通常不會標示「中國製造」,但中國大陸常供應這些藥品的原料藥(API)、或製造原料藥所需的前驅化學品。
美國進口的多數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普拿疼的主成分)和布洛芬(Ibuprofen,安舒疼與伊普芬的主成分)都來自中國大陸,中國大陸也是抗生素原料的重要生產國。美國的學名藥供應大幅依賴印度,但印度製造學名藥所使用的活性成分大量依賴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可能理解把藥品轉化爲政治工具的敏感性,很少威脅切斷對美國的藥物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