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啥都不缺⋯掐住稀土換什麼?網曝是「中美實力拉鋸戰」
中美持續角力。(法新社)
中國近日收緊稀土出口限制,引發投資人與觀察者高度關注。一名PTT網友以「中國禁運稀土,真的爲了解除美國晶片限制嗎?」爲題發文,質疑中國既然大力推動半導體自研,是否還有必要用稀土換取美國開放?他指出「這樣反而會打擊剛起步的本土廠商」,認爲中國的長遠戰略更傾向自主,不一定急於與美國交換晶片技術。此番觀點引來衆多回應,有人認爲仍有談判空間,也有不少人認爲這是中美實力與時間的拉鋸戰。
該網友指出,中國已在光刻機與晶片自制技術上投入多年,雖然目前尚未與西方技術匹敵,但替代方案逐漸成形。他認爲,美方祭出晶片禁令本意在掐住中國科技脈絡,但中國若以稀土換取解禁,等同否定自己過去自研努力,質疑這是否符合中國的戰略思維。原PO也認爲,美方壓力或許更大,畢竟軍工產業對稀土依賴更甚。
部分網友認同中國會扣住稀土當作談判籌碼,直言「換解除光刻機限制纔是重點」、「美國要怎麼換稀土纔對」、「現在時間站在中國這邊」。還有網友補充,中國能靠政策扶植半導體發展,但美國一旦稀土斷供,從軍武雷達到電動車產業都將受限,更形容「美國沒稀土,可能只能回去搞農耕了」。
另一派網友則認爲中國終究還是有意爭取高階技術與市場,不會排除交換晶片解禁的可能,「有稀土就有籌碼,能進口EUV機臺也能拿來逆向工程」、「短期有缺,長期才談自制」、「不提供技術反而會加速中國自產,美國現在是在賭時間」。還有人直指「美國封鎖中國晶片,中國報復封稀土,這只是雙方角力的對等行爲」。
也有不少網友從政治層面出發,將焦點放在川普對中政策,認爲這場博弈不單純爲晶片與稀土交易,而是影響全球科技與軍事平衡的長期對抗。有網友形容「美國打晶片牌,中國打稀土牌,看誰先受不了」、「這是供應鏈的報復,等美國火燒屁股時什麼條件都會吞下去」、「川普當年對中出招太快,這波反噬來了」。
另有網友延伸話題至臺灣、軍武與建交問題,認爲美中對峙下,臺灣也成爲潛在籌碼之一。「光刻機、晶片技術、臺灣,一起拿去換稀土?」、「只要美國敢建交,中國絕對全面掐斷」、「中國這次出手,就是堵死軍民兩用技術供應」。也有網友提醒,稀土不是隻有開採,精煉與環保門檻高才是中國掌握優勢的根本,美國即便有礦藏,也需數年投入才能替代。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