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環境貢獻 農業ESG的社會面實踐 彈性、多元切合企業需求 婦女小農皆受益
春芽協會的微型品牌「蘆葦女力」培力二度就業中高齡婦女,將包裝咖啡豆的麻布袋加工成提袋,成爲農業議題照顧社會層面的範例之一。 (圖片提供╱蘆葦女力)
【撰文╱李柏毅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專員
黃德秀 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兼鄉村環境組組長】
永續發展箭在弦上,ESG的全球浪潮也迅速席捲臺灣。隨永續報告書的法規正當性與市場價值提升,農業的ESG定位與機會也備受關注。就農業永續性而言,環境面(E)最爲直覺,諸如維護生物多樣性、碳匯功能,過往對於社會面(S)的探討較少,本文特別着重於蘆葦女力、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行動,透過組織成員的經驗與心得,探討農業的ESG價值如何在企業需求與政策引導下,更加被凸顯。
大自然是所有物種賴以維生的家園,人類也不例外。然而,經濟活動正透支自然資本,環境負荷力衰退、氣候變遷風險加劇,在在威脅社會經濟的穩定。GRI、SASB等企業永續組織的成立,IFRS、TNFD等永續資訊揭露準則,均爲合理使用自然資本以維持企業發展。ESG能凸顯企業治理效能,高品質的資訊揭露有益於公司的財務表現,並可以獲得投資人的信任與支持,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
ESG興起前,各界矚目的是企業社會責任(CSR)。在2000年代的臺灣,CSR屬鼓勵性質,直至2014年後政府規範食品業、金融業、化工業與資本額超過100億元的上市櫃公司須編制「CSR報告書」。隨報告書法規的推進,編制對象持續擴大,「履行CSR」的核心並逐漸轉向「推動永續發展」。
這方面貼合2050年淨零碳排的綠色金融策略,也接軌國際ESG準則,明確化報告的編制標準。臺灣證券交易所明定2025年起,所有上市櫃公司應參考GRI準則編制並申報永續報告書,並可參考SASB準則,揭露行業指標資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也宣佈自2028年起,所有上市櫃公司須於年報新增永續專章,依IFRS準則揭露永續資訊。
小型業者主動出擊跟上永續浪潮 對準大企業需求爭取長期合作
企業永續轉型的大旗下,小型生產者增加不少主動機會,不再只是公益採購或贊助的對象。對此,春芽公益創新發展協會副理事長賴曉芬就說,小型生產者首先需要想清楚的是,要提供給企業一次性的採購、產品價值,或者經營長期的ESG夥伴關係。
春芽協會的微型品牌「蘆葦女力」躋身路易莎咖啡的綠色供應鏈。臺灣咖啡市場蓬勃,臺灣人1年喝掉40億杯以上的咖啡,大量飄洋過海的咖啡豆麻布袋很快被當作廢棄物處理。有感其循環經濟的潛力,路易莎自2018年起,將麻布袋供給蘆葦女力再製爲隨行杯袋,在路易莎門市販售,利潤迴流至春芽的公益專案。蘆葦女力主要培力對象爲二度就業的中高齡婦女,她們將其他豆袋加工爲提包、書套等大小麻布用品,也踊躍布展、擺攤,提供手作課程,爲婦女創造更多的工作收入與社會參與機會。
蘆葦女力將裝咖啡豆的麻布袋加工製成的提包。 (圖片提供╱蘆葦女力)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