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急診醫狂出走!乳癌名醫分析「醫療沒崩壞」 背後原因曝光
饒坤銘分析,目前臺灣沒有醫療崩壞的問題,崩壞的只有需要處理難罕重急的醫院。(示意圖/資料照)
近年來不少醫護人士示警疾呼,希望政府重視醫護人力緊缺的問題。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饒坤銘分析,雖然很多人高喊「醫療崩壞」,不過事實上醫學系還是搶破頭,因此沒有醫療崩壞的問題,崩壞的只有需要處理難罕重急的醫院,很多醫師受不了醫院的環境,紛紛選擇出走薪水較優的診所,「醫學中心的任務,真的得往難罕急重症發展,或許以後,不需要這麼多醫師在大型醫院,但這些醫師,應該給予更好的薪資待遇」。
饒坤銘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學校訓練對於醫師的養成只是一個基礎,真正要會治療病人,得從住院醫師開始訓練,且不斷精進,醫院的醫師必須持續更新專科知識,但因爲醫師都很忙,絕大部分重要的研討會都會設在週末,壓縮醫師們難得的休息時間,而大醫院或醫學中心服務、教學、研究又是缺一不可,主治醫師出走潮也因此越來越旺。
饒坤銘指出,醫師出走除了近來吵得很熱的急診醫師,小兒科早已是後繼無人,內科中最賺錢、最熱門的腎臟科醫師,也是紛紛出去開洗腎診所,近來還有政府大力鼓推慢性病防治、開出獎勵措施,連帶新陳代謝科、風溼免疫科出走潮,除了耳鼻喉科、眼科、皮膚科等開業熱門科,開業風潮還吹到復健科、精神科,甚至連外科也開始動搖,骨科專科醫院、泌尿科專科診所、乳房專科診所雨後春筍般出現,更別說遍地開花的整形診所。
饒坤銘分析,政府政策固然是鞏固基層醫療、減少民衆到大醫院,到了大醫院大多是急重症,但給付仍是齊頭,難怪花多一點心思、病情複雜的科別很難招募新血,「醫療有沒有崩壞?當然沒有!醫學系還是搶破頭」,住院醫師工作負擔也減輕到約他當初的一半,薪水比30年前多一倍,也遠超現在同年齡年輕人薪資,但主治醫師的薪資完全沒有增加,出走到診所或小醫院,生活品質卻可能更好、少繳稅金,「所以崩壞的只有需要處理難罕重急的醫院」。
饒坤銘認爲,未來醫中任務得往難罕急重症發展,大型醫院不需要太多醫師,但醫院得開出更好的薪資待遇,因爲醫師得與時俱進、做好研究,還要照顧好外面小醫療機構無法處理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