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中美關係緊張 陸企赴美上市逆勢升溫創新高

儘管中美關係持續緊張、華府加強對陸企監管,今年仍有創紀錄數量的中國企業計劃赴美掛牌。(路透)

儘管中美關係持續緊張、華府加強對陸企監管,路透報導,今年仍有創紀錄數量的大陸企業計劃赴美掛牌。專家認爲,大陸審查嚴格、募資不易,這是促使大陸企業轉向美國市場,並透過SPAC加速掛牌。

路透指,律師事務所K&L Gates指,2025年上半年已有36家以中小型企業爲主的大陸企業在美國上市,延續2024年64家赴美上市創新高的勢頭。其中許多企業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方式上市,無需經過冗長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流程即可掛牌上市。

根據公開資訊,目前有超過40家大陸公司排隊申請在那斯達克上市,包括一家行動廣告商與一家中藥製造商,若全數成功,將刷新年度新高紀錄。上述數字尚未包含保密遞件申請的公司。

K&L Gates合夥人巴茲(David Bartz)透露,目前已有一批「穩定成長」的大陸客戶準備赴美首次發行股票,今年可能創下新紀錄或接近紀錄。據悉,自2023年北京當局收緊上市規則來,陸企在大陸境內掛牌上市變得更難,加上美國資本市場規模與估值優勢,種種因素提升透過SPAC赴美掛牌的吸引力,推動陸企赴美意願。

資料顯示,截至3月,已有超過100家大陸企業在美上市,總市值約1兆美元,包括阿里巴巴、京東與百度等企業。4月,大陸茶飲連鎖品牌霸王茶姬(Chagee)於那斯達克掛牌,籌資4.11億美元,爲今年陸企在美最大IPO案。

Alliance Global Partners董事總經理Karen Mu指,越來越多尚未盈利甚至無營收的新創科技公司,透過SPAC加速籌資進程。SPACInsider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SPAC上市公司數量幾近翻倍達57家,2025年迄今已增至76家。

然而,大陸企業赴美熱潮也引發美國國會關注。美國國會議員於5月再次呼籲下市大陸企業,理由爲國安風險。6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點名大陸,擬提高外國公司上市資訊披露標準。

路透認爲,大陸企業加速赴美與其國內嚴格上市門檻有關。主板要求企業有一定規模或獲利,科技類板塊則需符合國家政策導向或生業發展標準。Aerion Capital管理合夥人Steve Markscheid指,美國上市審查標準較爲客觀,但「在中國情況較爲主觀,監管機構需評估企業是否夠好,只有認爲『好』的公司才能上市。」

據Merits & Tree律師事務所分析,大陸企業平均需9至12個月獲得IPO覈准,香港爲6至9個月,美國僅需4至6個月。星輝交易顧問、Balloch Holding負責人Ronald Shuang指出,對新創企業而言,「中國的上市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整理包/臺灣20%關稅排「後段班」 一表看各國稅率排名 ▪整理包/臺灣關稅出爐!20%高於日韓 川普關稅新舊稅率總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