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緊張情緒降溫 臺股單週涌入27.4億美元創今年新高
▲臺股單週涌入27.4億美元創今年新高。(圖/路透)
記者巫彩蓮/臺北報導
美英貿易協議的樂觀情緒,以及美國超級財報周頻傳佳音,關稅緊張情緒出現降溫,上週外資買超新興亞股42.1億美元,呈現連三週買超,投資信心回升。其中,臺股迎來外資最大規模回補潮,單週買超27.4億美元,不僅爲連三週買超,更創今年來單週買超金額新高,其次爲印度買超13.2億美元;南韓買超2.8億美元;泰國、菲律賓買超0.3億美元,印尼則出現賣超2億美元。
中信投信表示,美英上週達成關稅貿易協議,雖然10%基準關稅仍是最低門檻,不過兩國皆能從貿易協議來各取所需。例如,雙方適度地擴大農產品的准入,美國也降低對英國汽車、鋼鐵與鋁產品的進口關稅。雖然市場對於美英協議的結論是喜憂參半,不過隨着談判持續推進,關稅緊張情緒獲得緩解,上週VIX指數下滑至22.48,進一步帶動買盤迴補,
臺股方面,中信投信指出,臺股努力修復川普宣佈對等關稅以來的跌幅,上週上漲0.6%,周線呈現連三紅,而外資近三週連續買超11.7億、16.1億及27.4億,顯示買超力道逐漸放大,主要反應關稅恐慌情緒降溫,加上臺積電財報繳出亮眼業績,展現出科技股強勁韌性,穩定臺股投資信心。隨着時序進入5月中旬,上市櫃公司將陸續公告首季財報,短線上仍有相當多消息影響市場,包括,美中關稅協議進展、晶片關稅法案、五月底輝達財報等。
中信美國聚焦成長基金經理人唐祖蔭表示,關稅政策進展雖然瞬息萬變,但市場預期最壞的時刻已過,後續可能出現放緩可能性,雖然經濟軟數據如消費信心等相當疲軟,但實際的硬數據,例如新增非農就業人數仍遠高於預期,經濟實體數據維持樂觀,同時大型科技股
如Meta、微軟財報出色,AI對營收貢獻逐季成長仍是企業發展重心,大型科技公司相關資本支出並未受關稅不確定性影響,皆有助半導體、AI相關類股修復信心,進而帶動股市動能。從目前已揭露的美國財報顯示,中小型企業受關稅不確定性影響較大,但大型股由於財務體質佳、現金充沛,相對不受影響,投資人可持續專注於具成長潛力的大型科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