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外食不開冷氣!他「省到爆」存1300萬退休 1年後卻超後悔

平衡生活享受與財務安全,纔是通往真正幸福晚年的關鍵。(圖:shutterstock/達志)

養老存錢固然重要,但懂得花錢享受當下、提升生活品質同樣不可或缺。日本一位老翁的故事,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根據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67歲的鈴木先生(化名)退休前靠着極致節約累積資產超過6500萬日圓(約新臺幣1320萬元),看似擁有人人稱羨的安穩晚年。

鈴木先生從65歲起開始領取年金,夫妻兩人每月約有24萬日圓收入。60歲時,他將拿到的退休金投入投資,五年間資產增值至3000萬日圓,加上原本存款3500萬日圓,合計約6500萬日圓,但這樣的財務成果背後,卻是一段近乎「自我犧牲」般的節約人生。

鈴木先生出身貧困,自高中起便打工存錢,幾乎不花多餘支出。工作後,他選擇低租金公寓居住,三餐多以豆芽、雞肉爲主,幾乎不外食,連交通也靠步行與單車。爲省下冷暖氣費,他夏天靠風扇、冬天靠多層衣物禦寒,從銀行帳戶數字增加中獲得快樂。

婚後,他與妻子依舊維持節約習慣,孩子出生後,家庭開銷稍微放寬,但仍嚴格控制,假日出遊大多選擇近郊公園或河邊野餐,旅行僅挑選低價套裝行程。即使沒有自住房與汽車,他依舊相信這樣的堅持能換來無憂的晚年。

然而,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就在他剛退休,正準備與妻子一起享受積蓄時,妻子卻突然病倒,並在一年後離世。這場打擊讓他徹底崩潰,也留下揮之不去的悔恨。

綜合國內外專家說法,老後儲蓄確實重要,但若過於執著於「存」,反而可能錯過生命中最珍貴的時光。呼籲應合理運用資產,兼顧生活享受與未來保障。

理財專家則建議,利用比例原則來分配自己的薪資,25歲就存到100萬的理財投資YouTuber李勳,建議一開始可以按照「631法則」,即生活開銷60%,及規劃30%的儲蓄,若儲蓄達到一定金額後,再從這個比例再去做細分,可能15%用在儲蓄,另外的15%拿去投資,最後10%則用在風險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