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換入股」三星也逃不掉? 韓媒急了:恐淪半導體霸權犧牲品
南韓業界人士透露,川普政府正考慮入股三星電子等在美國建廠的半導體企業。(圖/路透社)
在臺灣方面憂心臺積電遭美國川普政府鎖定之際,韓媒報導指出,白宮似乎也有意以補貼換取三星電子的股權,此舉令這家晶片巨頭與其他晶片企業感到不安。分析師也發出警告,南韓方面需要對川普影響企業的相關舉動保持高度警惕。
綜合《中央日報》、韓聯社等韓媒報導,消息人士指出,川普政府目前正在研究以補貼換取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股份的可能性, 並且由於美國政府也將透過《晶片法案》,向三星電子、臺積電等企業提供補貼,因此川普政府很有可能採取同樣的方式來獲得這些公司的股份。假設所有補貼都轉換爲股份,美國政府將獲得三星電子大約1.6%的股份。
美國商務部在去年年底已經敲定了向三星提供47.5億美元、向美光提供62億美元,以及向臺積電提供66億美元補助的計劃,這些補助將用於在美國本土生產晶片。然而今年6月,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聲稱,前總統拜登所提供的撥款「過於慷慨」,商務部目前正在重新評估相關的補貼計劃。
不過,南韓業界對於川普政府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質疑。他們強調,美國政府過去從未以這樣的方式收購海外半導體企業的股份,而且也從未公開說明過收購股份的具體方式。一位業界相關人士表示,「對此其實很難發表評論,因爲不知道這是否爲真實訊息,也不知道實際的計劃內容究竟是什麼」。
業界人士還指出,川普政府如果想要入股經營狀況面臨困境的美國企業英特爾,尚可視爲一種援助行爲,但入股三星電子等大型海外企業的計劃,似乎缺乏足夠的正當理由。他們認爲,川普政府實際上是想透過入股的方式,來掌握所謂的「半導體霸權」。
韓聯社報導中也指出,爲了要「與中國大陸進行技術競爭」,並且構建以美國爲中心的半導體供應鏈,美國政府近期正持續加強對於國內外企業的壓力。
川普8月初宣稱,美國將對半導體徵收高達100%的關稅,但是如果企業在美國境內設廠,就可以得到豁免。部分分析人士認爲,美國在韓美領導人即將於下週舉行峰會之際,公佈相關計劃,很可能是想對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南韓半導體企業施壓,藉此迫使其擴大在美國的投資。
南韓祥明大學半導體工程教授李鍾煥(音譯)直言,「美國以在2030年成爲半導體霸權爲目標,正在覬覦擁有最先進2奈米制程技術的三星電子公司的股份。南韓方面需要警惕企業被置於美國政府影響力之下的風險,並且制定出能夠確保實際利益的相關政策」。
儘管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19日在美國財經媒體CNBC的訪問中特別強調,即使「補貼換入股」計劃可能會使美國政府成爲英特爾的最大股東,但並不會賦予美國政府對英特爾的治理權或投票權,這只是一種單純的「撥款轉股權」而已。
可是美國財經媒體分析認爲,川普正在試圖拉近美國聯邦政府與企業之間的距離,並且透過介入企業事務來推動自己的政治議程。然而這些舉動讓美國商界和政界人士都感到非常驚訝,他們在私下和公開場合都表示,這與美國政府的傳統政策有着很大的不同,「他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情」。
這樣的舉措將標誌着與先例的戲劇性轉變。美國政府很少會購買外國上市公司的股權,任何入股三星的計劃都可能需要南韓政府的批准,而南韓政府方面也可能會採取行動來阻止。
可是專家也警告,拒絕相關的安排本身也存在風險。韓國產業經濟貿易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Trade;KIET)研究員Kim Yang-paeng表示,三星或SK海力士幾乎沒有任何動力去接受這樣的提議,然而他也指出,「但是如果他們拒絕,美國就可以聲稱美國已經履行了補貼的承諾,而外國公司卻拒絕了補貼,這樣一來華府就沒有任何支付的義務。這種策略將使美國晶片製造商獲得預留的資金,同時也將外國公司邊緣化,從而強化了人們對於歧視性產業政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