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甩抗議 陸海調船3度駛入日經濟海域
在日本政府透過外交管道向大陸提出抗議後,鹿兒島縣奄美大島近海日本專屬經濟區(EEZ)內一日再現大陸海洋調查船,並向海中投放疑似管道設備。這是四天內該船第三度在該海域展開海洋調查行動,引發關注。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第十管區海上保安總部(鹿兒島)一日發佈消息稱,在上開EEZ內發現大陸船隻「向陽紅廿二」朝海中投入類似管道的物體,似乎在進行海洋調查。該處位於奄美大島以西約三九五公里海域。
日方表示,海保巡邏船於一日早晨六點五十五分前後發現中方船隻,該船於當日下午四點十分,跨過日中地理上的中間線,進入中方一側,總停留時間約九小時。
此前九月廿八日及卅日,同艘船也被日方發現在附近EEZ海域內,伸入疑似電線和管道的物體,兩次分別停留三點五小時、六點五小時,日本海保巡邏船皆通過無線電要求其停止活動。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九月廿九日表示,日本已向大陸政府提出抗議,在未經日本同意下於該區域進行海洋科學研究,無法接受,要求中方立即停止。不過,「向陽紅廿二號」持續在該海域海洋調查。
在大陸船隻第三度駛入EEZ後,林芳正二日重申,日方已經提出了抗議,日方通過外交管道向中方表示「無法接受未獲我國同意的海洋科學調查,極其遺憾」,並要求立即停止活動。
公開資料顯示,「向陽紅廿二號」是大陸首艘三千噸級大型浮標作業船,於二○一八年九月下水,具備收放直徑十公尺、自重六十噸大型海洋監測浮標的能力。該船續航力達一萬海里,可以連續在海上活動六十天,具備全球航行能力,讓大陸海洋監測範圍朝太平洋、印度洋拓展。
大陸自媒體「島鏈縱覽」一日發文指出,奄美大島周邊海域是連接東海與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不僅是國際商船與海軍艦艇的常用航線,還蘊藏着豐富的漁業資源、油氣資源與海底礦產資源,同時也是監測西北太平洋海洋環境、氣象變化的關鍵區域,這次事件是雙方在區域海洋權益與安全利益上的一次博弈。
該文認爲,中日存在爭議的原因,在於雙方對EEZ內海洋調查權限的不同理解,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沿岸國在EEZ內擁有「勘探和開發、養護和管理自然資源」的主權權利,但關於「科學調查」的具體權限,公約並未作出絕對明確的規定,各國通常基於自身利益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