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輸F22!陸殲35艦載戰機霹靂15上身 搶佔遙攻近鬥優勢
兩架中國殲-35艦載戰機緊密編隊飛行的資料照。(微博)
央視在介紹上週的北京大閱兵後,進一步披露了殲-35與殲-35A戰機的細節。這兩款戰機都出現在93紀念二戰結束80週年的空中閱兵編隊中。
《南華早報》8日報導,戰機設計師週四在播出的央視節目中,探討了殲-35與殲-35A的設計關聯與主要差異,指出兩者共享通用組件,以支援適用於海、空軍的快速整合。
節目中展示了殲-35模型的特寫,顯示它有摺疊機翼、內置武器艙和尾鉤,特別是武器艙內搭載6枚空對空飛彈的畫面,最令衆多軍事觀察家關注。這配置與美國最先進的現役隱形戰機F-22的武器搭載量相當。而摺疊式尾翼設計支援壓縮發射器概念,使隱形戰機的內置武器艙能容納6枚飛彈。
軍事分析家推測,殲-20與殲-35都可能搭載霹靂-15超視距空對空飛彈,但官方尚未正式證實。上週閱兵中,北京也展示了霹靂系列的其他飛彈,而2022年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的全尺寸霹靂-15飛彈有摺疊後翼。儘管中方尚未公開官方數據,但分析家估計,霹靂-15的射程約爲200—300公里。巴基斯坦今年5月在喀什米爾爭議區附近的衝突中,便動用了霹靂-15E出口型導彈,成功擊落至少1架印度「飆風」(Rafale)戰機。
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研究員張忠昊在節目中說:「殲-35優先追求極低可探測性,並更強調超視距作戰。」他強調,儘管殲-35具備高隱形能力,但仍保留「近距離格鬥技能」,以因應極端條件下的罕見近距離遭遇,提升飛行員生存能力和戰鬥中的擊殺機率。他說:「殲-35能在戰場上實現單向態勢透明,獲得壓倒性對抗優勢,完成先發現、先擊殺的打擊循環。」
他還提到,殲-35兼具彈射與滑躍起飛性能,可適配中國新研發的彈射型新航母。而這意味殲-35不僅能部署即將服役的新航母「福建」艦,還可能出現在「山東」艦與「遼寧」艦這兩艘航母的甲板上。
至於與張忠昊同臺的瀋陽研究所設計師艾志強,則參與了殲-35A研發,他描述了空海雙型、一平臺多變體的設計理念,強調在設計之初,便同步採用可重複使用的成熟組件,以加速實現兩款戰機的作戰能力。殲-35配備摺疊機翼、擴大翼面積和攔截鉤以支援航母回收,而駕駛艙佈局則遵循海軍慣例,軟體適配則與陸基的殲-35A有所區別。殲-35採用中央整合操縱桿,而較輕的殲-35A則使用側邊操縱桿,優先考慮操控靈敏度,以及持續機動中的空優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