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關稅談判,韓果農憂心進口美廉價蘋果

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黎積銀

韓聯社23日報道稱,在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中,印度尼西亞和日本都將進一步開放本國農產品市場作爲談判籌碼,這引起韓國農民的警覺與擔憂。目前韓美兩國仍在就如何達成新的貿易協議而商討,不少韓國農民擔心自身成爲韓美關稅談判的“犧牲品”。

《韓民族日報》報道稱,韓國政府近期在對美關稅談判中被爆“考慮以開放美國產蘋果進口作爲談判籌碼”,已引發韓國果農羣體強烈反彈。以慶尚北道、全羅北道長水郡等蘋果主要產地爲中心,農民團體、地方議會紛紛譴責韓國政府拿農業“祭旗”關稅談判,要求立即叫停相關討論。

路透社近日實地走訪韓國知名蘋果產區——慶尚北道青松郡。該地約1/3的家庭以蘋果種植爲生,當地出產的蘋果因風味出衆而成爲韓國傳統節日禮盒的常客。果農申春泰直言;“美國蘋果太便宜了,我們根本無法競爭。”他擔憂,政府若爲換取製造業關稅減讓而犧牲農業,將對本土果農造成致命打擊。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政府明確表示,不會將大米和30個月以上月齡美國牛肉納入談判範圍,以維護糧食安全與畜牧業穩定。相比之下,蘋果和轉基因作物被視爲“可推進品類”。但在韓國果農看來,美國蘋果入韓“攸關生計”。

韓國《京鄉新聞》報道稱,韓國蘋果主產地反對聲浪持續升高。全羅北道長水郡議會於本月14日通過《敦促中止進口美國產蘋果討論》的決議案,強調“農業關乎國民生計,不應作爲通商交換的犧牲品”。韓國蘋果生產者協會西南地區負責人、長水郡農民會等農團也表示,蘋果進口將動搖地方農業根基。

韓國最大蘋果主產地慶尚北道的反對聲更爲激烈。《韓民族日報》報道稱,該地區蘋果年產額達8247億韓元(約合42.9億元人民幣),佔全國六成以上。慶北地區1.8萬餘農戶分佈於青松、榮州、安東等果業重鎮,種植總面積達1.9萬公頃。慶尚北道議會在聲明中警告稱,放開蘋果進口將對全國果樹產業造成“無法恢復的致命衝擊”,無異於“將已被山火、老齡化、極端天氣和生產成本高壓逼至崖邊的果農一腳踹下懸崖。”

蘋果價格長期高企,也暴露出韓國農業的結構性困境。韓國銀行行長李昌鏞去年表示,蘋果等農產品價格持續上漲正加劇通脹壓力,“應認真考慮擴大進口”。據韓國央行數據,韓蘋果零售價接近經合組織國家平均的3倍,整體生鮮食品價格亦普遍偏高。

韓聯社分析稱,除高昂流通與人工成本外,氣候變化導致的食物價格上漲也成爲物價波動的主要因素。今年春季,霜凍造成蘋果和梨減產近三成;同期,白菜、蘿蔔等蔬菜也因乾旱高溫價格暴漲,“金白菜”“金蘋果”等詞頻登韓媒頭條,部分便利店甚至被迫替換食品配料。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申智英表示,韓國市場上的主要農產品大量產自本土,在極端氣候下的價格波動性遠高於其他國家,農業產業結構的脆弱性日益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