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會、不交資料、提假證據 川普政府抗3成不利裁決

川普政府不理會法官的不利裁決,川普甚至還會抨擊法官。(歐新社)

「華盛頓郵報」分析,川普政府透過不理會、不交資料或提假證據的方式,違抗35%的不利裁決。

華郵分析337宗控告川普政府訴訟,其中法官已作出實質裁決並宣判政府敗訴的165宗案件當中,有57宗涉及指控川普總統及其官員藐視法庭,引發外界憂慮聯邦政府普遍不尊重法律的情況。

原告指出,司法部律師及其代表機構無視裁決、提供假資料、隱瞞證據、規避法庭命令,且編造理由執行被法官下令禁止的行動,其中又以移民案件最顯著。

政府官員否認違抗法院命令,但指責發佈命令的法官涉犯「司法暴政」(judicial tyranny)。

最高法院6月裁定,在訴訟期間限制總統政策於全美範圍內暫時執行;川普譴責此禁制令「嚴重濫權」。

川普表示,「我們看到一些激進的左派法官,試圖推翻總統的合法權力」,並誤將所有對他做出不利裁決的法官都指爲民主黨人。

川普重返白宮並快速改革政府以來,迄今招致337宗訴訟;截至7月中旬,165宗案件宣判政府敗訴,其中57件(約35%)涉及藐視法庭的行爲。

法律專家表示,這種空前模式威脅司法對行政權力的制衡;移民案件尤其爭議,其次則爲削減聯邦資金與勞動力的訴訟。

退休聯邦法官、曾負責水門案(Watergate)的特別檢察官米歇爾(Paul Michel)比較川普政府當前情況與1974年的政治醜聞,最高法院當時命令尼克森總統(Richard Nixon)交出橢圓形辦公室的錄音,以調查水門案。

尼克森最初拒絕,引發人們憂慮憲法危機,尼克森最終遵從法院命令。

米歇爾表示,「司法體系目前面臨的挑戰更大、更復雜,因爲它涉及數百項行動,而非幾塊錄音帶傳票,我們邁進了新領域」。

前法官和法律專家表示,法官可能盤算,藐視訴訟的衝突可能導致政府下令聯邦執法人員違抗法庭命令,而此僵局可能重創司法威信。

自由派大法官薩多馬友(Sonia Sotomayor)在近期的一項異議書中,表達類似的擔憂。

薩多馬友指責最高法院允許官員將移民驅逐到第三國,形同「獎勵非法行徑」;她指出,在官員兩度罔顧下級法院的命令而執行驅逐令後,保守派多數縱容此政府的行徑。

薩多馬友寫道,「這不是法院首次對違規行爲視而不見,恐怕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當法院以酌情救濟(discretionary relief)獎勵違規行爲時,便會動搖人們對法院和法治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