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六都墊底…臺南統籌分配款連彰化都輸 市府大喊不公平

臺南市長黃偉哲先前對藍白聯手通過的新版財劃法,強烈表達對臺南市不公平。圖/取自黃偉哲臉書

財政部公佈114、115年地方獲配普通統籌分配稅款,整體規模由4676億元增加至8841億元,不過,六都中臺南市114年獲配322億元,115年增加至497億元,增加174億元,在六都中墊底。

南市府財稅局依財政部公佈資料分析指出,今年統籌分配稅款增加額度,臺北市最多,高達452億元,其次是新北市415億元、臺中市295億元、桃園市295億元、高雄市258億元,臺南市僅174億元。不僅在六都中敬陪末座,甚至還輸給新竹市215億元、新竹縣177億元及彰化縣175億元。

對此,臺南市財稅局長李建賢坦言,看到這樣的分配數字「心裡很難過」。他指出,臺南市分不到500億元,在六都中最少;臺中、高雄則分到700多億元,相當於臺南的0.5倍,臺北市更高達1150億元,是臺南的2.3倍。他質疑,臺南市擁有185萬人口,臺北市約250萬人,在財源分配上出現如此大的落差,顯見照顧上極不公平。

李建賢表示,修正後的財劃法在垂直分配上,確實讓中央更多預算下放地方,提高地方政府自主性,但在水平分配方面卻存在明顯問題。營利事業額、人口及土地面積三項條件就佔了分配權重的85%,但計算方式僅以稅籍登記地爲準,導致企業設廠或銷售貢獻多的縣市,卻無法獲得合理反映,反而讓臺北市獨享最大利益,明顯失衡。

他進一步指出,人口計算也未納入14歲以下及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差異,土地面積亦未區分平地與高山可居住人口比例,忽略了不同城市的實際負擔。李建賢強調,國家稅收應該公平分配,照顧到每一位國民,但現行財劃法卻未能做到。

臺南市政府也呼籲財劃法二修有其必要性,應從「更公平、合理的方向修法!」,例如人口指標的比例應與土地面積一樣,營利事業營業額也希望將公司的產值納入。南市府舉例不公平之處,新竹市增加215億元,新竹縣增加177億元,新竹縣市共增加了392億元 ;新竹縣市加起來總人口數才104萬,而臺南市總人口數186萬,增加金額卻僅174億,不但是六都之末,更比不上人口只有123.6萬人的彰化縣175億元。

臺南市府指出,依據財政部所指,新版財劃法訂定的公式有「無法全數分配、未明確規範財產稅成長率序位分數定義及計分方式、未具體明定分配鄉鎮市的核計項目、指標及權重等等」爭議,財政部也表示,對於無法分配的數額,本質仍爲普通統籌稅款,屬地方政府財源,中央不能移作他用,未來仍待完成修法程序後,始得進行分配。

南市府呼籲,財劃法二修時應納入「產業貢獻」「文化資產維護負擔」「地理與基礎建設負擔」等,以南科爲例,南科產值逐步躍升全臺之冠,但因現行分配方式以公司設立稅籍爲計算依據,臺南市的產業貢獻度未被納入考量,反而讓資源流向北部,對臺南市造成嚴重的不公平對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