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去玩…7/5預言沒成真能提告索賠?律師揭可求償關鍵點
日本漫畫家龍樹諒的夢境預言,讓許多人憂心7月將有天災降臨。地震示意圖。 圖/ingimage
根據日媒「弁護士JP ニュース」報導,一則源自漫畫作品的「2025年7月5日大災難預言」,近期在網路上引發廣泛關注與爭議,不少民衆擔心發生大地震,甚至影響到觀光、航空業。雖然漫畫家龍樹諒本人強調「無意造成恐慌」,並澄清夢境日期並不等於災難發生日,但相關內容仍在網路與媒體上發酵,特別在香港地區引發風水師警告與媒體報導,間接導致赴日旅遊退訂潮。
大阪觀光局表示,部分7月旅遊預約已被取消,航班也有減班情形。近期頻繁發生地震的鹿兒島與南方離島,更加深不少人對發生地震的焦慮。那麼,如果在7月5日或整個7月份什麼都沒發生,卻因爲這些傳聞而感到心理不安,或產生如旅行費用等經濟損失的人,有沒有可能對預言者、散播者提出精神賠償或損害賠償請求呢?
律師三木悠希裕指出,預言屬於個人表達自由,即使未應驗,通常也不構成違法行爲或須負賠償責任。除非相關預言被利用於強迫捐款、詐財,纔可能涉及違反「不當捐款勸誘防止法」與消費者保護法規。也有民衆認爲,不該苛責作者或將焦點放在誰該負責,而應視此事件爲提高防災意識的契機。有網友直言:「漫畫原意並未強調某日必定發生災害,真正該做的,是保持冷靜、落實平日防災的準備。」
日本氣象廳亦於記者會上重申,目前科學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的時間與地點,呼籲大衆勿受無根據的訊息干擾。換言之,比起沉溺恐慌或無謂討論,「準備好卻什麼都沒發生」纔是最理想的結局。